□本报记者 谢维娜 通讯员 龚青轩
“常州三杰”青少年主题空间里,光影交织,跨越百年的红色故事正对话青年;“江南名士”第一巷中,移动的思政课正火热开讲;在数网云端,一大批带着理论厚度、生活气息、龙城情怀的微视频正在播放……
近年来,常州团市委紧抓“青年讲师团”主阵地,创新“七式”特色宣讲体系,让青年成为学的“主角”、讲的“主力”、听的“主体”,传递青年声、树立青年志、引领青年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面成势,让青年站上宣讲“C位”
做好青年理论宣讲工作,关键在人才,根本在队伍。从城市社区广场到村野乡间,从机关单位会议室到工厂车间大讲堂,从中小学校大课堂到“两新”组织学习会……在常州,青年讲师团成员的身影随处可见。
在城市,一场分享会就是“宣讲台”。“从基层一线工人,到突破熔炼、砂芯等一批‘卡脖子’技术,成为项目团队技术领头人……我在奋斗中实现人生理想,青春留常。”市青年讲师团成员、“大国工匠”马艳东,把个人经历融入理论宣讲,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常州模式娓娓道来,深入解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工字号”解法。
在乡村,一张木板凳就是“宣讲台”。丰北村初心广场的百年银杏树下,天宁区青年讲师团成员、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宇张罗着返村大学生们搬好木板凳,开始乡村振兴理论宣讲。“黄家浜的清流宛如一条银绸,拂过丰北的每一寸土地……青年更能理解青年,我们知道怎样让年轻人更爱听。”宣讲乡村振兴和绿色生态是刘宇的本职工作,也是她最擅长的理论“赛道”。
在车间,一支麦克风就是“宣讲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改什么?怎么改?”“从月球‘挖土’读懂新型举国体制”“伟大改革中的3个青年故事”……在武进区苏文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青年讲师们手持话筒向围坐成圈的职工宣讲,不时即兴互动,引来掌声阵阵。
在高校,一张课程清单也是“宣讲台”。常州工学院大学生理论讲师团将理论宣讲、志愿服务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内容推出了点单式宣讲服务,提供9大类100项宣讲主题清单供全市“点单”,实现了思政教育与服务地方、个人成长与奉献社会的融会贯通。
不同的时空场景,拥有相同的热烈互动场面;不同的宣讲主题,引发相同的情感共鸣。目前,我市已形成20多支青年宣讲员团队,登记在册的青年讲师达210余人,他们用小切口、身边事呈现大主题、大道理,回应着“时代之问”和“历史之问”。
入脑入心,宣讲形式一路革新
9月的长江上,常泰长江大桥宛若一条钢铁巨龙跨越长江。江苏理工学院的新生们在青年讲师团成员的带领下,近距离观摩了这项“超级工程”的恢宏气势,了解常州“腾笼换绿”和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路。
在“常州三杰”青少年主题学习空间,青年讲解员田泽奇演读的张太雷从背景舞台走到观众面前。“革命理想高于天,如果还有一次机会,我依然会为民众的解放事业不懈奋斗、为崇高的革命灵魂奉献终身。”田泽奇铿锵有力的念白仿佛将人们拉回到那个激昂奋进的热血年代。
当前,团市委针对不同类型青年的需求和特点,创新理论宣讲形式,以“可听、可看、可品、可感”为设计理念,创建“新能源崛起之路”“禾美稻乡”“觅渡·追光”等19条青年学习社线路;运用“常小燕”理论宣讲数据感知平台强化AI管理,在微信小程序实时展示宣讲排名、宣讲热点、传播地域等重要场景,让青年宣讲“实”起来、“动”起来、“活”起来。
以小见大,铿锵作答“何以青春”
《争做新时代好青年》《中国经济之“形”与“势”》《奔跑是青春最美的姿态》……日前,梁静爽、曹诗韵等7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青年讲师团代表分别走上讲台,用质朴生动的语言深情讲述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挥洒青春汗水的故事,为团员青年们展示不一样的火热青春。
“女孩天生骨架小,为了把服装架子撑起来,三伏天也需要穿一件‘棉袄’上台,勒着头吊着眉……”市青年讲师团成员、青年锡剧演员曹诗韵从练功日常讲到锡剧源流、从剧本创新讲到云端唱戏,以“00后”的独特视角讲述着非遗传承的常州故事。
从身边小事说起,通过鲜活事例“以小见大”,青年讲师团成员们激励团员青年自觉将“小我”成长融入“大我”奋斗,铿锵作答“何以青春”。
近年来,团市委组建起由青年工匠、青年突击队员、青年志愿者等构成的青年典型宣讲队伍,通过榜样引领,让青少年看到同龄人身上蕴含的精神品格,把对先进典型的敬佩和感动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用面对面的讲解传递思想力量,用肩并肩的交流回应青年关切,用心贴心的阐释解答青年困惑,一个个故事、一场场宣讲,常州青年讲师团正在党的创新理论和青年之间架起一座学习传播的“桥梁”,助推党的理论“声”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