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版:常州经开区
2024年12月02日

湖畔“长出”近零碳园区

宋剑湖光电科技港智慧管理平台

宋剑湖光电科技港

□本报记者 刘懿

通 讯 员 冯杰 陶镜月 王小可

宋剑湖,常州四大湖泊之一,碧波澄澈、候鸟翩翩。由此向南驱车约10分钟,便来到了宋剑湖光电科技港,这里新材料企业林立,产业“集群”之势扑面而来。

本月,该产业园区入选全市首批近零碳园区试点。制造业是碳排放大户,且影响上下游产业,企业林立的产业园区如何实现近零碳排放?记者近日一探究竟。

何以“近零碳”:打出组合拳

走进摩泰金属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车间,记者看到多个顶天立地的蓄水池,成分不同的废水通过不同管道输送至此,经过分类收集、pH调节、气浮、混凝、沉淀等工艺,最终变为可重新利用的回用水。“企业引进的污水处理系统,将出水全部回用于厂内生产,零外排。”工作人员蒋逸飞说。

摩泰是一家高级装饰面板压纹模具生产商,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市场占有率行业内前三。工作人员成欣桐介绍,企业正在申报绿色工厂,满足客户绿色低碳要求,提升综合竞争力。

除了利用新技术对废弃物“吃干榨净”,摩泰还在生产办公各环节减少排放:使用的所有金属材料都可返修返制,生产工序中的活性炭、滤液、滤布等反复回用,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8%;安装智能计量表,接入能源管理平台,提倡员工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科学管理,使用EPR智能办公系统,倡导无纸化办公。

常州经开人才科创发展有限公司园区运营祝妍雯介绍,作为市级节水型园区,宋剑湖光电科技港生产制造类企业全部实现了废水近零排放,全年节约用水约10万吨。园区规上企业全部完成“智改数转网联”诊断。

实现“近零碳”,不仅企业发力,园区也持续加大绿色投入。“几个月后,就能看到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形成一个个屋顶‘发电厂’。”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微电网项目总监戚晓波介绍,园区正打造光伏长廊、光伏车棚,预计每年生产绿电超690万千瓦时,实现园区光伏发电100%就地消纳,年均碳排放量下降约37%,年用电量减少约21%。

此外,园区正在建设的微电网系统,如同一个智慧“充电宝”,将分布式能源整合储存、灵活调配,预计平均每天削峰填谷电量约1.3万千瓦时。

常州经开区打造的强大的“碳管家”——能碳智慧平台,将接入园区智慧管理平台,采集企业的能源与碳排放数据,开展智能分析,为企业提供碳足迹、碳排查和环境信息披露,管理效能更高、成本更低。“以平台碳足迹功能举例,能为企业每个产品节省5至8万元费用。”江苏擎天科技集团技术专家廖迪宇说。

“近零碳”背后:产业绿色化

百年前,宋剑湖烟波浩瀚,船楫扬帆驰南北。如今,宋剑湖周围灯火如昼,以“城市会客厅”之姿演绎出另一番景象:锻造产业绿色竞争新优势、产业绿色化步伐不断加快。

宋剑湖光电科技港所处的遥观镇,是全国千强镇排名第49位的产业强镇,近年来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优化调整产品结构、用能结构、原料结构,推进工艺流程再造。同时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大力发展新材料、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绿色低碳制造业,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借常州经开区园区更新东风,遥观不断优化工业园区规划布局,“腾笼换鸟”重塑格局。高标准打造多个“花园办公+研发中心+无污染制造”产业园区,推动产业向低能耗、低碳化发展。同时全面布局覆盖18平方公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宋剑湖生态新城,打造多元功能复合共生的新型园区,加速实现片区精彩嬗变。

一场更大规模的嬗变正在展开:根据全市相关部署,常州经开区发布三年行动方案,重点选择绿色产业园区、外贸出口相对集中的园区、科创产业园区以及部分绿色工厂,推进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试点。同步开展近零碳工厂培育和新型智能微电网、光储充一体化场站建设,构建绿色低碳产业生态,打造绿色数智开发区。

常州经开区在全市率先试点打造小微企业危废收集体系,打造绿色涂料集聚区、中小企业固废集中公用环保设施项目等多个“绿岛”项目,提供小量危废收集、转运、处置一体化服务,降低中小企业治污成本,涂料、地板家具等产业集群迎来新生。

以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为重点,全区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绿色技术产业化。其中,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研发的氢能源机车,彻底告别运行中产生的碳、硫化物、氮等,实现“零排放”,于今年出口智利。中天钢铁产能置换项目、常宝钢管特级油管智能化及信息化改造升级项目等节能技改项目节约能源消耗量约450万吨标煤,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1200万吨。

常州经开区获评全国首批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含“绿”量、增长含“金”量不断提升。

没有上一篇了... ... 打好收官战 谋好开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