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
47岁的史建刚,现任溧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2000年,他从警校毕业加入公安后,一直坚守在基层,奋战在一线。24年里,他以“铁血战士”的魄力打击违法,以“家长式”的魅力抓好队伍,以“服务员”的眼力服务好广大群众。其中,他于2022年调入交警大队后,更是凭着“咬定青山不松”的初心热血、“千万锤成一器”的使命担当、“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实现了从派出所所长到交警大队大队长的“完美接力”。
据悉,史建刚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曾获得江苏省“优秀人民警察”、第三届“常州最美警察”等荣誉称号。
目光如炬的“马路神探”
“证据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核心所在。只有证据确凿,才能公正地处理事故。”史建刚始终这样认为。
今年6月,溧阳市中关村沙涨大道路段发生一起机动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因无目击者、无直接监控、无遗留物证,事故调查一度陷入困境。史建刚接到反馈后,立即组织开展事故会商现场会,敏锐抓住地面刹车印这一线索,判定嫌疑人行驶方向,并从周边企业监控入手,通过多方走访和轨迹研判,联动辖区派出所图侦力量多线追踪排查,最终在24小时内锁定肇事车辆,成功将嫌疑人抓获。
史建刚说:“每一起交通事故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头等大事。如何把量大面广的事故隐患化解在未发之时,这也是交警的头等大事。”于是,他强力推进亡人交通事故“三个必勘”制度,今年已滚动排改道路隐患1800处;领导实施农村交通安全守护工程民生实事项目,在21处临水临崖路段、125处非灯控路口增设交通安全设施,新建14处农村交通违法警示教育点、50处非机动车交通违法取证设备。自他担任交警大队大队长以来,溧阳全市亡人交通事故起数连续3年下降,3人以上较大事故保持“零”发生。
精耕细作的“交警工匠”
溧阳高新区企业众多,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该辖区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园区内很多员工“工作在高新区,生活在主城区”,形成明显的潮汐交通特征,但两区之间仅靠4座跨河桥进行交通联系,且存在部分道路未打通的情况,多因素加剧交通拥堵。
望着拥堵的车流、群众焦急的眼神,刚到交警大队的史建刚心里很不是滋味,下定决心解决群众这桩急难愁盼。于是,他通过车流研判、分时段巡逻蹲守等方式全量分析区域交通组织,最终确定了大桥高峰交通临时管制、潮汐车道设置、导向车道增设等措施。一段时间实践运行后,该区域内主要路口通行能力提升23.5%,高峰交通则由原中度拥堵到目前畅通有序。
史建刚还精细实施“交通畅行”工程,推动“交通信号畅联”工程建设,实现溧阳全市信号灯联网率、在线率达100%,主要路口通行效率提升8%;对市区16所中小学校、幼儿园落实开展交通安全提升工程,通过路口渠化、单向通行、开放式接送、优化停车泊位设置等多措施,实现校园周边拥堵警情同比下降12%;创新实施电动车精细化管理工作,研发上线“溧马行”智能电子监控抓拍系统,电动车驾驶人佩戴头盔率提升至95%以上,不戴头盔亡人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2.5%,溧阳的全市文明交通指数常年保持全省县级市前列。他探索的“路长制”“开放停车”“农村路口哨兵系统”等工作经验更是被省公安厅、省交警总队推广,并在《人民公安报》《江苏法治报》等平台刊载宣介。
身先士卒的“定海神针”
今年7月12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溧阳多处路段出现严重积水现象,造成交通堵塞。“城区路段积水严重,有车被困。”“高铁涵洞积水严重,无法通行。”对讲机里的汛期通报,一声接着一声。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史建刚敏锐地察觉到了背后的隐患问题,驱车查遍了辖区48处易积水路段区域,并逐一指挥责任单位精准巡控报备。
因雨势过大,戴埠辖区多地出现内涝。史建刚第一时间带队赶赴救灾一线,与属地村委、派出所等力量联合开展救援行动,途中遇到一辆车被泥沙困住,他顾不上自己被洪水浸泡、关节炎发作的双膝,跳下车卷起裤腿,就和周边群众一起将车推到不影响交通的较高地势,又立马转头投身其他积水点位的工作。
“我必须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与兄弟们一起战斗!”史建刚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