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版:要闻
2024年12月23日

让科研成果到实验室外“开花结果”

——访常州六边形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弓晓晶

□本报记者 唐秋冰 通讯员 叶平

11月8日,常州六边形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的单壁碳纳米管生产线项目投产,预计2025年产量超3吨,销售额2亿元。公司总经理弓晓晶笑着说,决定创立公司,把科研成果“搬出”实验室,是被婆婆的一句问话激励的,“你研究了这么多年高科技,有没有具体的产品?能卖钱吗?”

弓晓晶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完成硕博连读,2011年7月作为访问学者到德国固体物理研究所开展学术交流,其间把研究纳米材料作为主攻方向。归国后的弓晓晶继续研究纳米技术,2018年被常州大学引进后,负责研制多代碳纳米管制备小试化学气相法设备等。

2022年,常州六边形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在“龙城英才”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支持下成立,专注于研发、生产、销售高品质碳纳米材料。“目前,我们完成了单壁碳纳米管粉末产品宏量化制备中试产线的搭建,百公斤级单壁碳纳米管粉末产品已出炉,突破了单壁碳纳米管工程化制备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完成了关键设备的研制。”弓晓晶介绍,单壁碳纳米管粉末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5G通讯等领域,有助于加速新能源领域单壁碳纳米管导电剂及其他领域单壁碳纳米管添加剂的国产化。

“六边形”代表碳结构,选用“六边形”作为企业名称,既直观又形象。弓晓晶对创业项目充满了信心:“国内单壁碳纳米材料量产化处于起步阶段,正处于实验室向产业化转变的最佳时机,也比较契合我的研究发展方向。而且最关键的是,常州的营商环境非常好,是把实验室科研项目应用到产业中去的一个好地方。”

从“0”到“1”的跨越,非常不容易。“自从创立公司,每天要工作15小时以上。时常凌晨四五点进实验室,一直要到深夜才出来,整天‘泡’在小试、中试实验室,就为了寻找一组精准的数据。”弓晓晶说,从材料的碳含量、CNT、层数、直径、G/D、金属杂质、纯度等参数,每一项数据都要经过若干次复杂组合的比对分析。从原始结构建立到控制目标结构的制备等,这一切都很复杂、很难把控,需要不断挖掘性能指标,开发制备工艺。

“在世界单壁碳纳米管技术领域中,俄罗斯是领先的,我们生产的产品就是对标俄罗斯。”弓晓晶说,从锂电材料技术迭代角度看,高镍正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将是动力电池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单壁碳纳米管导电剂可改善其导电性能,是电池向高性能、高能量密度发展的最优材料选择,将逐步成为未来的刚需。

六边形纳米科技总投资5000万元的单壁碳纳米管项目,2022年入选常州市“龙城英才”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去年建成2000多平方米的生产研发基地,上月投产。有了“零的突破”,精益求精的弓晓晶立即着手对工艺体系进行提升,降本增效成为团队的下一个研发目标,并着手布局年产量百吨级的单壁碳纳米管产线。 胡平摄

工笔精画“最美新城” 发挥代表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