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垚 通讯员 王羽柔
“你们高效的服务真贴心,我们办事真顺利,不用跑好几趟了!”本月初,戚墅堰街道商户卢女士到街道办事处大厅办理营业执照申领,想尽快办妥。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安排专窗人员对接,依托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仅用一个工作日便帮忙办好营业执照、小餐饮备案和店招审批手续。
近年来,常州经开区整合资源、简化流程、提升服务,努力构建“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政务服务新体系,让群众和企业办理事务更加方便快捷,从“多部门间反复奔波”转变为“一件事快速办理”。
一个窗口多证联发
在戚墅堰街道的便民服务中心大厅内,窗口人员耐心引导、专心处理业务,市民在自助办理机的引导下自行办理……这样的场景,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人员史瑞已经相当熟悉。
在街道窗口工作的这几年中,史瑞感觉流程更优化了,群众上门办事更方便了,过去很多要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事情,街道窗口也能办理了。
“原先是‘串联’,现在是‘并联’,各类事项同步办理。”史瑞介绍,开办个体户的种类越发多元,比如,餐饮业的开办经营需要申领食品经营许可证,如果群众没有准备好材料就要多跑几趟。对此,戚墅堰街道将符合条件的商户纳入小餐饮备案制的管理范围中,由许可改为备案,经营者当场领取营业执照后,只需要对经营场所的真实性、合法性、安全性做出书面承诺和信息备案,在完成市场准入的同时取得小餐饮信息公示卡,即可开展食品经营。同时在窗口提交店招标牌审批材料,实现多件事项一次办成、一窗办结,让商户能够以最少的材料、最快的速度办成事。
“从申请改成备案,办事群众通过简单的材料提交,实现一表填报、事项集成、并联审批。”史瑞在电脑前向记者展示登记情况,自11月街道推行小餐饮备案模式以来,已有6家小餐饮商户实现了开店一件事集成办理,一个窗口多证联发。
为提升政策知晓度,戚墅堰街道精心组织了10余场政策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册1000余份,组织互动问答,向居民阐释政策内容,增进交流与理解。
帮办代办上门服务
“这真的能在手机上办?”“当然可以,您打开手机,我帮您做人脸识别!”各社区的网格员们走街串巷,让更多老人了解到如何“高效办成一件事”。
在日常巡访中,网格员了解到家住戚大街社区的姚龙兴因患糖尿病和帕金森而行动不便,于是上门通过操作医保机帮助他激活电子医保码,确保他及时获得医疗服务。
翻开姚龙兴的通讯录,扉页留着片区网格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街道工作人员不仅提供上门办事服务,还密切关注他的健康状况和生活需求,让他感受到了来自社区的温暖和关怀。“手机、电脑改变了传统的办事流程,但不能完全代替‘面对面’。部分不会上网的老年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都需要工作人员面对面解决急难愁盼。”戚大街社区工作人员陈智敏告诉记者,街道协同各社区工作人员细化梳理高频民生事项,节约群众办事时间。
“15分钟医保服务圈”是社区帮代办服务的一个缩影。为确保居民通过电子医保凭证便捷地使用和享受基础医疗保障,社区工作人员采取电话预约方式,合理规划时间,携带必要设备上门服务,为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激活电子医保码。“截至目前,帮代办服务已成功激活电子医保码超200次。”戚墅堰街道工作人员张洪彬说,通过“入户受理—帮办代办—数据跑腿—送达结果”的全链条服务,将受理申办、惠民政策等一揽子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真正做到让基层群众好办事、事好办。
信息“替代”群众跑腿
“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天气太冷不想出门”……如何破解办事难题?街道在各社区推出了24小时自助医保服务机,同时深化假期窗口服务,推进全科社工服务,努力做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办”。
“饭后散个步的时间,就能在街道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区打印好医保参保凭证,这真是太方便了。”圩墩社区的居民刘女士感慨地说。
使政务服务事项从繁杂的“一堆事”精简为清晰的“一件事”,从需要多次往返办理的“多次跑”转变为便捷高效的“一次办”,戚墅堰街道充分利用常州经开区基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统一受理和一站式办理,围绕个人和企业的全生命周期需求,凝聚各方共识,协同推进工作,高效响应并满足群众需求,提供精准的政策解读服务、贴心的办事指导以及迅速的问题反馈机制,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政务服务升级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