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版:特别报道
2025年01月02日

高质高效推进提案办理 凝心聚力服务协商民主

协商者,商以求同,协以成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指出:“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翻阅2024年市政协提案履职“成绩单”,从经济发展到绿色低碳,从民生福祉到乡村振兴,一件件提案紧扣发展之需、民生之要,与全市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一年来,十五届市政协委员和各参加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工作、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万亿之城再出发”,积极运用提案方式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共提出提案438件,经审查立案400件,交由84家单位办理,已于2024年10月全部办复。提案所提建议被采纳、问题基本解决或正在解决的有385件,占96.2%。

擘画发展新蓝图

助城市能级跃升

城市能级是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其中,加快发展多式联运,不仅是促进物流降本增效的有效抓手,也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无党派界通过重点提案《关于提升多式联运发展水平,加快建设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议》提出,要加快建设“水运常州”,建立内河港口高水平合作共赢机制。委员冯利华、夏建东等从聚焦快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升多式联运发展水平、完善交通货运通道、加快建设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等角度提出提案。委员们的相关建议得到了相关区和部门积极采纳,被吸收到《常州市货运通道规划研究》等文件中。

提高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落实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关系到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市民高品质生活。委员安春燕、曹成贤等建议,推广“城市大管家”模式,赋能城市精细管理,尽快完善基层体制机制建设,深入推进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智能化管理。这些务实有效的意见建议,从宏观、微观等不同维度献计献策,被职能部门吸收到制定的相关政策文件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部分市区级职能下放到乡镇层面,乡镇在综合执法、城乡建设等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委员宋子平提出的《关于完善职能下放乡镇街道的工作建议》,被列为重点提案积极推进。该提案由司法、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联合办理,为我市着力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供了全新思路。

为群众集思广益

谋更多民生福祉

助力办好民生实事是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具体体现。我市是全省较早探索老年助餐的地区之一。市政协社法与民宗委、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界,委员王秀、吕旭辉、赵娟等建议,加强助餐点的网点布局,提升助餐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等。有关承办单位积极采纳提案中的意见建议,在出台的《常州市深入推进“常有颐养”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和《常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中予以充分吸纳,2024年累计助餐313.5万人次,惠及9.24万老年人。

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委员们也积极建言。委员冯素俊、路程等通过重点提案《关于推行“首违不罚”、完善轻微违法包容免罚制度的建议》,针对高频执法领域和处罚事项,提出要强化工作摸底和业务指导。委员贾子彦、李凯虎等建议,住房公积金开通逐月提取还商贷,从而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切实减轻借款职工的还贷压力,提升职工购房意愿。相关部门积极回应委员们的关切,并吸收采纳提案建议,出台了《常州市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偿还住房贷款的规定》。

此外,委员们还建议完善物业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加快实现智慧停车数据“一张网”、加强地铁口电动自行车停放管理、规范停车费发票管理等。这些提案顺民意、暖民心、惠民生、聚民力,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受到政府部门的认真对待和积极回复,对有关政策的及时出台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4年,委员们还从加强医疗数据管理、推进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持续深化医保改革等方面积极建言,为公共卫生体系和健康常州建设集智聚力。

委员屠博文、姚昉等通过重点提案《关于重塑公共卫生应急监测网络,强化传染病预警机制的建议》提出,要重塑全市公共卫生应急监测体系,建立公共卫生检验人才队伍评价体系。目前,我市正在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制度,构建跨部门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实施创新的医防协同监测机制。

积极建言新产业

助力领跑新赛道

合成生物产业市场广阔、前景可期,是我市产业发展新的赛道,也是委员们重点关注的热点之一。委员们从提前防范合成生物产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打造合成生物产业创新新高地、推进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提案,形成“推进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提案专题,由市委书记陈金虎领办。

陈金虎主持召开提案办理座谈会,认真听取办理单位、提案者发言,并面对面交流。民革市委会、农工党市委会,委员金玲芝、叶霞等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及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在落实“合成生物10条”、增强“一城三园”承载能力、做实合成生物产教融合共同体、壮大合成生物企业梯队、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合成生物专项时得到了充分采纳。

民革市委会在重点提案《关于提前防范合成生物产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的建议》中提出,应加强合成生物产业的安全生产顶层设计,完善合成生物产业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2024年,我市已下发《关于加强我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安全管理规范化。

在新产业不断发展进程中,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能够促进新一代技术的开发和创新。致公党市委会在重点提案《关于推动我市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建议》中提出,要坚持服务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创建品牌,坚持提升匠能。他们的建议被市总工会等产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积极采纳。

倾心关注学生事

教育惠民有实招

教育作为一项基础工程,不仅能够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改善百姓的生活质量,还能够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和经济发展水平。过去一年,不少委员把目光投向了提升中小学食堂服务质量、加快公办中小学教室安装空调、关注师生心理健康等方面。

委员王艳红、汤琪等不约而同为提升中小学食堂服务质量建言献策,他们建议,将菜品质量纳入对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的考核,建立常州市中小学食堂交流平台,共同推动学校食堂的改进与发展等。委员吴小红通过《关于推进公办中小学加装空调的建议》提出,给中小学分期分批安装空调,并尽快投入使用。委员王芳、褚文霞、曹仪钦等通过重点提案《关于加强全市爱心暑托班运营的建议》提出,扩大暑托班“朋友圈”,破解青年家长“带娃难题”,守牢暑托班“安全底线”,确保志愿者能力“不负所托”。

委员们的建议被承办单位认真研究,制定下发了《常州市学校食堂管理制度汇编》,以县区为单位开展学校厨师理论培训及学生餐能力比武活动20余次,累计培训6737人次,有效提升了厨师烹饪技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满足师生对食堂高品质菜肴的需求;全市815所中小学(含幼儿园)中90%以上的普通教室均安装了空调;全年组织开办273个爱心托管托育班,惠及职工子女近万人。

共促高质量发展

建绿色低碳强链

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围绕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民建市委会、农工党市委会、九三学社市委会,委员黄国栋、田泽等积极建言,形成了“打造制造业绿色低碳供应链”重点提案专题,由市政府主要领导领办。

关于“打造制造业绿色低碳供应链”提案专题,委员们从近零碳园区试点、碳足迹认证、应对出口碳壁垒、新能源技术应用等维度,提出了前瞻性的意见建议,为高质量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提供了专业思维视角、集成解决方案。

农工党市委会通过重点提案《关于我市多措并举应对出口碳壁垒的建议》提出,要推广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国际绿色贸易服务平台的使用;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产品对欧盟等市场的合规准备工作;要鼓励企业建立、完善并运行自己的供应链碳管理体系。民建市委会通过重点提案《关于助力制造型企业进行碳排放(碳足迹)认证的建议》提出,要引导成立专委会,定期汇总国内国际碳减排信息,信息分类后进行公布;要建立常州本土碳核算制度并加强监管,建立碳足迹线上计算平台。这些意见建议从“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着眼,体现社会各界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期待,都得到了承办单位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采纳,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推动和落实。

农业品牌影响大

农村治理成效显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和紧紧依靠农业进步。为此,委员们围绕统筹农业政策投入、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深化乡村规划建设改革等积极提案,为做强现代农业、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有益借鉴。

近年来,我市农业品牌发展工作不断推进,以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以企业产品品牌为基础,品牌影响不断扩大。农业和农村界的提案《关于加强我市农业品牌建设的建议》,被列为重点提案,针对农业品牌发展,建议从认证机制建设、合力营销传播、数字运营管理、资金统筹利用、品牌人力保障、品牌价值凝练等角度努力探索我市农业品牌建设发展路径。目前,我市聚焦天目湖白茶、金坛雀舌、阳湖果品、长荡湖大闸蟹、焦溪翠冠梨等特色优质农产品,按照“一业一方案”思路,着力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乡村振兴建设中,农业扶持政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委员卫新、王长春等通过重点提案《关于统筹全市农业政策投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提出,统筹全市各级农业政策资金,形成合力,分级分档进行支持;集中资源对经济薄弱地区进行人居环境提升。目前,在全市片区整治更新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坚持以辖市(区)、镇(街道)投入为主,在市财政资金统筹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省资金。全市11个片区已完成投资22亿元,其中市级财政安排资金近1亿元,争取省资金6915万元。全市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511个行政村已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100%,累计完成12个全域试点镇,124个提标改造垃圾分类行政村,2024年提标改造垃圾分类行政村达39个。

同心聚能凝共识

献计新能源之都

建设新能源之都是我市做强硬实力、提升软实力的关键之举。这一年,关于新能源之都建设的提案有20余件,委员们围绕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对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化研究、强化氢能产业链安全监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等积极建言献策。

民盟市委会通过重点提案《关于加快发展我市氢能产业的建议》提出,要加快关键技术攻关,打通产业链技术壁垒;要加快氢能示范应用,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九三学社界提交的提案《关于做强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建议》和委员陆卫军、姚中彬等提交的提案《关于发展汽车电子产业,进一步完善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建议》直接围绕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献计出力。

打造充换电设施建设的“常州模式”、形成应用端新的突破,对新能源之都建设至关重要。委员杨华通过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居民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的建议》建议,完善居民小区充电设施建设政策,推进居民小区充电桩“统建统营”。

围绕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委员也积极建言献策。委员张洪文、张小虎等提出的提案《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能源产业链与人才培养链融合的建议》,被列为重点提案。他们建议,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引导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和人才培养链院校积极主动联合开展育人、技术攻关,以促进两链融合。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常州科教城等单位积极采纳了提案建议。

聚焦文化新布局

文旅中轴新动作

作当前,立足“万亿之城再出发”,在争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的过程中,我市数字文化产业将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围绕文化产业发展,委员陈建生等通过重点提案《关于推动常州市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出,支持数字文化龙头引育,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规模;引导和支持文化企业自主或联合建立创新中心、技术中心、设计中心等;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数字文化相关企业的融资服务,搭建数字文化领域投融资对接平台。提案得到了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文广旅局、市商务局、市工信局等单位的积极回应。当前,我市已出台《2024-2028常州市数字文创产业促进计划》,明确了优化数字文化产业布局、推动数字技术研发应用、培育数字文化市场主体、促进业态融合创新发展等七项主要任务。

加快数字产业发展,对我市着力打造长三角文旅中轴、全面实施“532”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民进市委会通过提案《关于数字化赋能常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工商联界通过提案《关于推进我市数字经济建设的建议》提出建议。目前,我市以“常享游”数字地图为载体,构建文旅资源数字孪生,覆盖全市等级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文博场馆等228个点位。提案成果得到充分运用,为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版撰稿 郑雨露 张志成 徐明星 本版供图 市政研 王锐

没有上一篇了... ...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