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版:金融
2025年01月03日

以金融“含绿量”提升美丽中国“含金量”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突破245亿元

□本报记者 徐杨 通讯员 杨倩文

发展绿色金融是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积极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治理体系,大力实施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夯实绿色基石,通过健全体制机制、优化业务模式、打造产品矩阵等扎实举措,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因地制宜注入“绿色金融活水”,以金融“含绿量”提升美丽中国“含金量”。

截至2024年11月末,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245.41亿元,较当年初新增119.70亿元,增幅95.22%;绿色贷款在全行贷款中的占比达到6.59%,较当年初提高2.94个百分比。

打造服务利器,

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常绿贷”是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推出的首个“政银合作”专项绿色贷款产品。该产品依托常州市绿色金融信息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为企业信用评分,对涉绿程度精准“画像”。截至2024年11月末,“常绿贷”产品累计投放106户,贷款余额10.7亿元,为绿色信贷市场注入了新活力。

江苏某电工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海洋电缆设备、笼绞系列、叉绞系列、笼式成缆系列设备制造的企业,企业发展前景较好,销售增长较快,因而缺少周转流动资金。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了解情况后,积极收集企业相关信息。经查询,该企业已纳入常州市绿色企业库,常绿分447分,且符合“常绿贷”产品准入条件。该行第一时间向客户推介“常绿贷”产品服务方案,仅用3个工作日完成授信审批,共发放2700万元“常绿贷”高效助力企业经营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9月,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全新开发的“绿色银行仪表盘”正式上线,标志着绿色金融管理迈入精细化新阶段。“绿色银行仪表盘”由绿色银行指数大屏和绿色金融可视化大屏两部分组成,前者可系统呈现全行的绿色金融发展概况,后者则细化展示绿色信贷与绿色投资的具体发展现状,通过将各类数据整合至统一平台,有效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提升跨部门协同能力,推动业务精细化管理。

响应人行政策,

用好用足碳减排支持工具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绿色金融政策,是江苏省首批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资格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截至2024年11月末,该行碳减排贷款累计投放24.53亿元,其中2024年新增18.32亿元,有效支持了光伏发电、余热余压利用等低碳环保项目,带动二氧化碳减排量达32.59万吨。

江苏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碳减排贷款的受益者之一。该企业是一家从事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的企业,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上市后备企业。该行钟楼支行在走访企业过程中了解到,企业在新建荒煤气余热利用项目的过程中急需资金。经综合评估,该项目的建成和运营不仅会给项目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因此为企业发放项目贷款2100万元。

借助直融市场,

拓展绿色融资渠道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始终锚定地方经济发展方向,聚焦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推动“绿色转型”新跨越。截至2024年11月末,该行支持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贷款余额94.26亿元,在全行绿色贷款中占比38.41%,主要用于支持绿色交通、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镇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等项目。

基础设施绿色大型项目通常建设经营周期长,相关企业往往面临中长期融资难题。对此,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江苏省内唯一可以独立为客户提供主承销服务的农商行,依托丰富的金融机构渠道以及垂直化的协会沟通机制,为省内企业提供更快速、更优质的债券主承销业务服务,切实为企业中长期融资难题排忧解难。

2023年,该行发行常州市首单绿色金融债券5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支持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项目,共涉及污水处理、公共交通等12个具体绿色产业项目,显著提升绿色中长期信贷支持效应;2024年5月,参与承销该行首单碳中和债券——常州地铁集团5亿元绿色中期票据,为常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推动常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未来,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将继续着力探索新发展理念下绿色金融新模式,不断丰富绿色产品体系,加大对绿色、低碳、环保领域项目的支持力度,源源不断注入“金融活水”助力城市生活的绿色发展,为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更多江南力量。

没有上一篇了... ... 央行1月5日发行第9届亚冬会纪念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