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版:特别报道
2025年01月09日

代表委员问政录

□本报记者 黄洁璐 秋冰 朱雅萍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

问题的提出:

许德锋等5名代表提出,第三代半导体行业的迅猛发展,正引领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浪潮。我市拥有新能源整车企业、零部件和充电桩企业以及高铁牵引系统零部件企业,第三代半导体产品下游应用市场巨大,有利于通过延链补链吸引集聚更多第三代半导体生产企业,形成“芯片—零部件—主机”相互促进的产业生态,但面临技术研发难度大、人才短缺严重、资金投入不足、产业链不完善等挑战。

建议:

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明确发展目标,确定重点发展领域,制定产业发展路线图,为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减轻企业负担;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优先保障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项目的用地需求,对重大项目给予土地优惠;对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给予优厚待遇,并加强本地人才培养。

三、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

四、培育壮大产业主体。引进龙头企业,扶持本地企业,培育中小企业。

五、加强产业链建设。完善产业链布局,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为我市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应用

问题的提出:

沈敏委员提出,新型储能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积极推进新型储能多元化应用的基础上,常州应深入推动储能应用模式创新,进一步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红利。

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企业投资新型储能项目;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多元化新型储能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开展试点示范,探索新型储能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模式;完善新型储能项目的审批流程,合理规划储能项目的用地布局。

二、以新型储能带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促进新能源发电、储能、电动汽车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新型储能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探索多种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各类领域的多元化应用;建立新型储能产业联盟,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

三、拓展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推动新型储能与可再生能源的深度融合;探索新型储能在用户侧的应用;鼓励企业开展储能租赁、储能共享等服务,拓展新型储能的市场空间。

创新消费场景 激发消费活力

问题的提出:

张秋红代表提出,常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消费服务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然而,与先进城市相比,常州在消费规模、消费结构以及消费创新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建议:

一、强化金融赋能,提振消费信心。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优化贷款审批流程,降低消费信贷门槛,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资金需求,激发消费欲望。

二、加大扶持力度,释放消费潜力;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激发消费热情。

三、丰富商业供给,创新消费场景。支持本土品牌焕新升级,强化新能源汽车销售,全面提升消费品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消费高地。

四、聚焦多元经济,激发消费活力。聚焦首发经济,鼓励企业、商家不断推出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服务,提升城市时尚度和消费吸引力。

五、丰富促销活动,提升消费热情。在全年各节点举办文商旅相结合的各类促消费活动,打造贯穿全年的丰富多彩的消费盛宴。

六、优化社区商业,夯实消费基础。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优化社区商业布局,打造便捷、舒适的社区消费环境。

挖掘常州中医药资源 打造多元化中医药文化

问题的提出:

张小虎委员提出,常州市作为孟河医派的发源地,拥有得天独厚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然而,从全市范围来看,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且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不足、土地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中医药产业发展不够充分。

建议:

一、挖掘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通过各种展览形式,结合周茂林、杨博良、张赞臣等地方名医的红色文化故事、非遗品牌,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面展示中医药红色核心文化。同时对曾经流行于本区域的“健身名片”,如阳湖拳文化等,进行展示推广,让地方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二、加强科普宣传,传播中医药文化。本着“安全、健康、稳妥”原则,多措并举宣传推广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文化影响力。链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方资源,通过“中医健康大讲堂”、“中医养生互动体验日”、中医义诊等形式,加强中医药科普宣传,切实做到便民、利民、惠民。

三、深入挖掘资源,促进产业发展。积极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发现并关注行之有效的诊疗技术、方法、方药和器械,通过进一步提升、完善、规范加以推广利用。挖掘中医药文化的民俗趣味,研发健康养生食品和中医药文创产品,让中医药文化鲜活起来并更好地走向市场。

2024年预算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 加强科技创新 壮大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