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版:新钟楼
2025年01月22日

让26家“老字号”历久弥香

区“老字号”工作座谈会召开

本报讯(薛暮嵘) 钟楼作为常州中心城区,自古以来都是商贸繁华胜地,孕育出了一批承载地方文化记忆的“老字号”。为进一步推动“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近日,钟楼区召开“老字号”工作座谈会。区委书记李超鲲出席会议并讲话。

“我们要积极融入老城复兴、商圈振兴等战略规划,为钟楼发展贡献力量。”“我们正思考如何依托门店,打造好顾客享受的城市‘慢生活’。”座谈会上,瑞和泰、新世纪商城、义隆素菜馆、梳篦厂、银丝面馆、三鲜美食城、德泰恒、玉蝶食品厂、常州麻糕店、孙燕云乱针绣博物馆等10位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企业生产运营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围绕如何提升“老字号”发展空间、促进发展城市消费等话题谈感想、提建议。现场气氛热烈,企业家们畅所欲言,互动交流,表达出对重振钟楼“老字号”企业辉煌的信心和决心。

据了解,钟楼区共有26家“老字号”企业,占全市近一半数量。其中中华“老字号”4家、江苏“老字号”15家(含4家中华“老字号”)、常州“老字号”11家。这些“老字号”是钟楼城市文化的基因符号、对外宣传的闪亮名片,也在为城市消费“双向赋能”。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字号”工作,与老城厢改造等工作紧密结合、深度融合,多措并举推动钟楼“老字号”守正创新发展。连续三年举办“老字号奇妙夜”系列活动,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近500万元。

李超鲲指出,“老字号”,历史悠久称为“老”,文脉传承称为“字”,经久不衰称为“号”,是一个地区工商业发展中孕育的“金字招牌”。全区上下要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抓好“老字号”发展工作,推动“老字号”企业在传承与创新中做精做强、发展壮大,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要发挥“名片与名气”作用,以市场需求、顾客满意为导向,善于借鉴“他山之玉”,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推广,提升“老字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吸引“本地与外地”客群,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夯实品牌建设基石,在吸引本地客群的同时创新迎合外地品味,助力“老字号”品牌走出去。要统筹“线下与线上”发展,线下鼓励“老字号”与各类文化IP、新消费品牌等跨界联动、组合碰撞,线上要用好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电商云播等方式,打造新热点。要用好“机遇与机会”资源,抢抓常州擦亮“江南美食之都”名片机遇及钟楼扎实推进做精老城区机会,积极迎合群众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加速“老字号”赋能文商旅融合。要探寻“守正与创新”路径,继续发扬“慢工出细活,精品传后世”的精神,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同时引入“平台经济”,加强集聚效应,探索丰富“老字号”产品销售、展示、体验的氛围,推动“老字号”企业拥抱新市场、引领新消费。

全区上下要营造适合“老字号”发展的优良生态。通过管理赋能、政策扶持、资源对接、平台支持、法律保护等多方面,支持好、扶持好全区“老字号”企业行稳致远、历久弥香。

鸣珂巷幼儿园改扩建项目竣工 贯彻落实区委全会精神 合力推动长三角一流现代化城区建设全面提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