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版:第一升学 大学
2024年01月12日

编演校园心理剧,设计地方文化景观,制作节气茶点……

高校期末考玩出“新花样”

常州工业学院旅游与康养学院《创意面点设计实训》课的考试现场

编演校园心理剧,设计地方文化景观,制作节气茶点……

(15头)高校期末考玩出“新花样”

■许愿 毛翠娥

通讯员 张理 许琳 杨曌 图文报道

常州各高校已进入期末考试阶段。记者从部分学校了解到,除了坐在教室里奋笔疾书,还有很多“花样”考试。老师们“脑洞大开”,让考试变得更有趣,同时,更富有挑战性,全方位考察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

自编自导自演身边事,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继撰写《我的成长故事》之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期末考查形式再升级:自编自导自演校园心理情景剧。

学校心理教研室主任袁殷红表示,大学生心理课是考查课,以促进学生自我成长为课程目的,期末考查通过微视频制作的综合实践,将叙事的主体从“我”变成“我们”,更能引发情感共鸣和深入思考。

自我认知与成长、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恋爱与性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与准备、心理疾病预防与干预、亲子关系与个人成长……大一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大学生日常心理困扰展开,用个性化的镜头语言讲述校园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从撰写剧本、取景拍摄到后期剪辑,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黄俊铭同学和9名小伙伴,历时3周推出8分钟的微电影《破茧成蝶》,讲述了一名初入大学的新生,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变得自信大方、融入集体的故事。小黄说,这份创新作业的尝试和挑战,令大家成就感满满,不仅掌握了很多新媒体技能,还通过情感表达引发了关于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深入思考。“题材来源于身边同学的故事,所以有很多共鸣。”

袁殷红表示,同学们的作业“百花齐放”,效果远超预期,不仅是讲述生命的故事,更是一种深入心灵深处的探索。校心理教研室将邀请专家进行评审,优秀作品将推荐参赛。

从教室到公园,在传承地方文脉中激发创造力

江苏理工学院《景观设施设计》课程的期末考试地点,是距离学校8.9公里的古典园林——东坡公园。“老师让我们亲身去公园体会感悟,发现与寻找公园内公共设施系统的优缺点,将课程与实践相结合,鼓励我们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漫步在公园里,2021级环境设计1班的潘彬彬同学发现,路边的导示牌运用了多种元素,内容丰富,但颜色与整体风格不太融洽;公园的公共观赏系统融合了历史背景,并在多处运用了梅、兰、竹、菊元素,植物种类还可增加一些;部分座椅采用了大理石材质,使用寿命长,不容易损坏,舒适性却有待提高。潘彬彬将这些感受一一写进了自己的专业观察报告,并从公共照明系统、公共信息系统、公共休息系统、公共卫生系统、公共观赏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优化设计,“不实地来这么一趟,光看资料图片,我对东坡公园的感知不会有这么深刻,也很难将我的设计更好地融入文化生活中。”

走出校门,走进公园。在江理工创新创业学院、卓越学院副院长邰杰教授的带领下,环境设计专业的50多位同学都在这种沉浸式的探索后,制作出了富有创意的大作业展板,完成了期末考试。“东坡公园不仅承载着苏东坡先生的思想和文化,而且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地方特色文化。” 邰杰表示,将期末考试搬出教室,就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了解地域文化,更加注重在实践中对文化价值的传递和表达,“设计是文化浸润的结果,把握景观设施设计中的文化内核,才能凸显城市文化内涵,更好地彰显文化自信。”

制作节气茶点,将饮食文化融入课堂

滑嫩爽口的杏仁豆腐、清香滋润的雪梨冻、香甜酥脆的板栗饼……常州工业学院旅游与康养学院《创意面点设计实训》课的考试现场,俨然成了一场大型“茶点秀”。

有别于往年的“指定动作”,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指导老师葛小琴布置了一道创新课题——茶点中的节气魅力,要求小组合作,制作一份秋冬节气糕点、一杯香茗。“将节气引入考题,实现面点制作和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道动脑又动手的创意课题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大家集思广益,创意迸发。大二学生潘月蓉和同学们几经研究,研制出了板栗饼。她们试做时发现,烤箱烤出的饼口感欠缺,现场考核时就改良工艺,馅心加入牛奶、黄油,手工烙饼取代烤箱烘焙,成品口味浓郁、口感酥脆,得到了中吴宾馆面点师的充分肯定。“比制作教材上的指定糕点难多了,但收获也更多,鼓励我们多多创新。”张锵澜和小伙伴做的杏仁豆腐同样惊艳,“只有亲自实践了,才知道原材料的剂量比例、投放顺序,火候的大小,都有讲究。”

对于同学们的“茶点秀”,葛小琴在点赞之余也有了更多思考,“要在今后教学中更多地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融入课堂,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没有上一篇了... ... 常大上演超燃毕业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