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版:第一升学 互动
2024年03月01日

患上“开学综合征” 高一学生不愿上学

名师档案:杨蓉,常州外国语学校教师,常州市骨干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常州市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州市未成年成长指导中心咨询师。

“假期里强烈要求实现‘手机自由’,开学了不想去学校。”新学期伊始,一名家长向《名师家教义务诊断》栏目倾诉烦恼:读高一的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开学前后情绪烦躁,一直没法进入学习状态。

【名师反馈】

杨老师和孩子单独沟通时,他回避“手机依赖”问题,表示不想去学校是因为害怕学习难度和压力,只想“躺平”,早点找份工作。

杨老师表示,该生在开学阶段的反应是典型的“开学综合症”,在生理上多表现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疲倦、食欲不振等;在心理上则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焦虑、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等等。

杨老师认为,“开学综合征”有三点常见原因——

一、假期自由散漫,导致学生害怕面对开学的学习压力,选择逃避。学生在假期中的生活不规律,学习与休闲活动没有合理计划。每天做了有限的作业后,剩余时间几乎全被看电视、玩游戏、刷视频等活动占据,睡眠不规律、饮食不规律,这些假期中舒适无度的生活方式会使孩子留恋,也就会对开学后要面对的紧张的学习生活忧心忡忡,于无意中产生抵触情绪,产生害怕去学校的心理。

二、学生在假期中电子产品使用无节制,沉溺虚拟世界,不愿意面对开学后的现实生活。或许有些学生在虚拟世界里找到了弥补,沉溺游戏或者小说不能自制,这种看似是弥补的行为,妨碍了正常的现实生活。在假期结束需要回归正常生活的时候,无所适从,不愿面对现实,脱离不了对网络世界的依赖。

三、个体心理素质的差异性,导致部分学生自我调适能力相对较弱。面对即将变化的环境和状态,每个人都需要调适和转换状态。个体应对的能力存在差异性,有些学生调适得相对较快且状态稳定,有些学生本身存在情绪问题或者心理素质不佳,会存在暂时的调适障碍,产生反抗抵触情绪。

如何缓解孩子的“开学综合征”,尽快投入到校内学习与生活?杨老师分别对学生和家长给予支招——

【学生篇】

1、积极参与校内各类活动,增强集体归属感。以主动和真诚的态度融入班级和校园生活,主动承担自己擅长的职责,享受校园生活。

2、保证良好的作息习惯。晚上不熬夜,睡前半小时离开电子产品;洗热水澡、热水泡脚,帮助身体舒缓放松;睡前看看书、听听音乐,这些都可有助于安然入睡。

3、若出现心理不适,主动寻求帮助。若经过一段时间校园生活的调整和适应,依旧没有出现好转的迹象,及时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学校的心理老师会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

【家长篇】

1、言传不如身教。父母在家尽可能少打麻将、少看电视,陪孩子一起看书或者锻炼。

2、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家长越是唠叨,孩子就越心烦,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可以倾听孩子分享校园生活的点滴,在孩子分享时,不批评、不打岔,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了解孩子的成长感受,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3、对电子产品的管控要有原则。家长要与孩子共同设定明确的手机使用时间,要让他们明白何时可以使用,何时应该放下。同样,家长也要减少自己在孩子面前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通过自身的示范和引导,让孩子明白手机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为了激励孩子遵守手机使用规定,家长可以制定一套奖惩机制,增强管控效果。

没有上一篇了... ... 十八而志,逐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