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版:第一升学 大学
2024年04月12日

十年11个国家一等奖

这个高校创新实验班是怎样炼成的?

■许愿 杨红燕 罗锦宏

吴昊 图文报道

“大功率IGBT模块在拆装时,需要做静电防护,遇到高压电路断电后操作需要及时放电……”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创新实验班”内,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工匠李亮亮老师正在全神贯注地教授学生电子产品芯片维修技艺。

由工匠名师手把手教、面对面带,这是“电子创新实验班”的典型教学场景。成立10年多来,这个占地不到两百平方米的班级,已走出5位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工匠、江苏技术能手,诞生11枚国家级技术技能竞赛一等奖项,200余名学生考取行业顶级技能证书,80%毕业生成为公司研发技术部门的骨干。近日,记者深入校园,探寻这一亮眼成绩单背后的“育人密码”。

敢创新

让人才“活水”竞相涌流

“电子创新实验班的创立初衷,就像为专业育人工作搭建了一个指标稳定的信号调理电路,电路的输入是‘人’,输出是‘才’”。常信院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罗锦宏是电子创新实验班的发起人之一,回忆起2014年“梦”开始的地方,他仍然记忆犹新,“基于学校已有的名师工作室与创新班,组建一个常态的、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师生团队,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10月,电子工程学院首届电创班——电创141班诞生了。以李亮亮等为代表,一批专业技术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勇挑重担,成立教育教学创新团队,潜心研究项目化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

电创171班王宇、周灿、许涛素有“电创三剑客”的美誉,在“电子创新实验班”学习期间,三人组队连续获得了十余项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冠军。如今,“三剑客”已分别在苏锡常三地的知名科技公司担任软件、硬件和研发工程师。王宇所在企业、盈帜科技(常州)有限公司人事部部长曹玲表示:“像王宇这样的人才,正是企业迫切需要的,一进公司我们就将他列入重点培养对象。”

“‘电子创新实验班’教会我们的,不仅是专业技能与知识,更有勇于担当、独立思考的综合素养。”王宇回校给学弟学妹们分享经验时坦言,“如何能在电子工程师的岗位上得心应手?当我们面对复杂的电路设计、器件选型、系统调试等问题时,要能够迎难而上,不畏困难;在解决棘手的技术难题时,也能够迅速分析问题原因,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十年间,像王宇、周灿、许涛这样的“金牌”电创英才,学院已为行业知名企业输送超过200名。

秉匠心

用技能点亮奋斗青春

电子创新实验班的耕种不辍,离不开常信院十年多来“个性化人才培养专项行动方案”的持续实施。“我们以专业导师制为主要培养方式,以提升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以构建优秀杰出人才培养体系为重点,在全面优化培养的基础上,创建了‘对接职业岗位情景,实施分层培养’的个性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常信学子实现毕业即高质量就业,成为行业领域的能工巧匠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朱敏说。

2023年10月,在电子创新班十周年庆典上,常州市首个“工匠芯”红色科创联盟正式成立。与此同时,“电子创新实验班”被正式命名为“刘国钧创新班”,传承常信院创始人、著名爱国实业家刘国钧先生“工学并进”的工匠精神,这标志着该校迈出了从“面向校内工匠人才培养”走向“面向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工匠人才”重要一步。联盟建设了以李亮亮等工匠名师为代表的红色科创导师团,依托“刘国钧创新班”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打造以“思政+科创”为特色的“红蓝课堂”,在为各联盟单位量身定制特色科普课程和科创活动的同时,将大国工匠的故事广为传播,扛起弘扬“工匠精神”的闪耀旗帜。

当前,服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成为高职院校履行办学使命的重要发力点。“我校作为以立足信息产业、培养信息人才、服务信息社会为办学理念的‘双高’建设学校,要勇于走在前、做示范,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信息大国工匠,为推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作出常信贡献。”学校党委书记成建华表示。

没有上一篇了... ... 大学生专利创新 常工程学子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