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版:第一升学
2024年04月12日

以乡村学习、劳动、实践等生活场景为载体,让学生知农、学农、爱农

在湟中,人人参与花木栽培劳动实践

■毛翠娥 潘卫星 薛文平 图文报道

春日的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校园,校舍间草木郁郁葱葱,樱花林、香樟道、百草园生机勃勃……校园绿化维护志愿者队伍——“绿色天使护卫团”每天“在线”,精心呵护一草一木。

地处农村,湟里高中将乡村劳动融合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近年来,学校创新德育课程,以乡村学习、劳动、实践等生活场景为载体,建立家校社一体化的共育平台,促进青年学子乡村情感的联结、劳动品格的培育、理想信念的涵育、家国情怀的养成。该校《三农会客厅:涵育“勤毅”精神的场景实践》已成功申报为常州市级品格提升工程项目。

开设劳动教育课程

傍依“花木之乡”——嘉泽镇、湟里镇,湟里高中依托“花木”地理及人文环境,围绕花木栽培技术及技能,将劳动教育渗透在校园生活、田园生活、家园生活、花园生活中,通过构建贯通式、一体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培养学生花木识别能力、栽培技术,掌握技能,提高生存、生活能力。

在校内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百草园,每周都会有种植课程,“百草园”社团的学生在春种秋收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及收获的喜悦。在生物组培室,同学们进行马铃薯、草莓、多肉等植物的继代组织,当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了大家对生物科学探索的兴趣。多渠道整合,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把“学科知识”生成为“实践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知农、学农、爱农。

学生处负责人介绍,学校以“劳动启蒙课、自我播种课、创新实验课、成长分享课”为主题开展“四课体悟”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征文、演讲、展览等方式,培养和激发学生在劳动中思考、在劳动中感恩、在劳动中创新、在劳动中成长。

整合劳动教育资源

近年来,湟里高中充分开发校外内劳动教育资源,并有效整合,推动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

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专业教室、校园农场、校园绿化等场域,让学生能在其中进行适合的劳动项目。同时利用果园、花卉基地、通用技术实验室,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劳动实践活动。

学校还建立了校外劳动基地,每学年安排学生前往基地在农业劳动中体会春耕、夏耘,秋收。在夏溪园艺市场设立实践基地,老师利用新兴的物联网技术,在社交平台上进行真实、形象的教学展示和互通,增强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和科技感。寒暑假、节假日期间,校方组织学生进入花木种植苗圃参观学习,与农户一起种植、培育苗木。

此外,学校不定期邀请当地花木养殖能手到校为学生传授养护技巧,邀请从事花木营销的人士开设花木市场形势讲座。聘请一些熟悉花木种植及养护技能的后勤服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向学生传授花木养护技巧。

完善劳动教育评价

评价让劳动教育走深走实。湟里高中制定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统一、增值与赋能相融合的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机制。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花木栽培为主题的劳动教育实践,人人都有自己特定的项目和任务。每位学生每个学期必须完成规定的劳动量,每个学年完成自己认领及学校统一分配的栽培任务,寒暑假完成一定量的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此外,学生必须认真完成其他特定的校内外社会劳动实践规定学时。

所有劳动活动,既重视过程性痕迹保留,也重视结果性展示和考评。同时通过展示、评比、表彰、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发展内驱力,通过专题讲座、市场调研、生涯规划、主题策划等方式赋予学生自身的责任感、效能力、决策力。

没有上一篇了... ... 青春有戏 演绎世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