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版:周末关爱
2024年05月17日

照顾肢残脑瘫的孙子,艰辛是难以想象的,奶奶说,与命运和解,就是——

不抱怨不诉苦,尽到做奶奶的责任

奶奶马才妹在给孙子擦手

14岁的小涵(化名),看上去只有8岁大。5月9日下午2点,记者前去采访时,他正一个人躺在卧室看电视,时而咯咯笑出声来,时而咿咿呀呀地叫喊,时而张开双臂在空中舞动。64岁的奶奶,正忙着做家务的马才妹会时不时地在卧室门口张望,确认孙子安好后就继续忙活。

小涵9个月大时,家人发现孩子身上的肌肉松软无力,不会抬头,不会爬。到医院检查后,脑瘫、运动障碍、智力障碍、感知觉障碍……一个个的确诊信息让一家人几近绝望。从那以后,马才妹和儿子、儿媳妇就奔走在了为小涵进行康复治疗的道路上。

小涵1岁时,家人带着他前往专业机构做康复训练。运动疗法、言语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引导式教育、药物康复、针灸等中医传统疗法……机构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家人常常是一大早就带着小涵出门,太阳下山了才回家。然而,风雨无阻康复训练了7年后,小涵依旧是不会说话不能走路,没有半点起色。“古人常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它其实就是说,凡事要顺其自然。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当我们拼尽全力后仍然没有好的结果,这时候就要劝慰自己,学会认命,学会和命运和解。”马才妹说,其实家人很早以前就知道,这条康复路已走到尽头,再也无路可走,但还是抱着“万一有奇迹”的念头在苦苦支撑。在小涵8岁时,家人开了个会,商讨是否继续康复时,她一锤定音,做出了放弃这一痛苦却理性的选择。

放弃到机构做康复,并不意味着放弃了小涵。从那以后,小涵就在家休养,儿子儿媳要上班,照料他的重担就落在马才妹一个人的身上。

照料一个脑瘫患者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每天马才妹都要给小涵换5到6次尿不湿。小涵时常不肯配合,时不时还会一脚踹在马才妹的胸口或肚子上,痛得她半天直不起身。小涵不会咀嚼吞咽食物,如果坐着吃饭,喂进嘴里的食物会原封不动地“掉”出来,就只能躺着吃饭。马才妹还要坐在他的脑袋后,用两条腿紧紧压住小涵的两个胳膊,防止他乱动。小涵每天躺在床上,想睡就睡,因此作息没有规律,半夜时常哇哇大叫。马才妹的大部分夜晚都是在迷迷糊糊中度过的。前半夜,她还能勉强起身安慰孩子,到了后半夜就困得眼皮直打架,沉沉睡去,什么也喊不醒她。

有时候,马才妹也为小涵的“傻”感到一丝庆幸。“如果他是个智力正常的孩子,却因为身体原因只能躺着,会越想越痛苦。现在孩子对一切无知无觉,反而是一件好事。”马才妹说,孩子有的聪明,有的愚笨,有的身体壮如牛,有的就像美人灯,风一吹就坏,这都是不同的命运。小涵生来如此,已无法改变。她能做的,就是不抱怨,不诉苦,好好照顾孩子,尽到做奶奶的责任。

“常护未来”,让成长不孤单 部分参赛作品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