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版:城事 职场秀
2024年05月27日

他们是教育者,是陪伴者,更是重启人生的助推手

司法社工,“搀扶”走上歧途者回归正道

张毅进行公益心理咨询

张毅开展心理团辅工作

张毅为戒毒人员进行辅导

■本报记者 于远航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张姐,我来了。”近日,在常州经开区司法局开展的“彼岸花开”社区矫正公益帮扶教育活动上,社矫对象刘鹏(化名)刚刚抵达活动地点,就朝熟识的司法社工打了招呼。他口中的“张姐”,是一直负责他们帮教活动的张毅。

见刘鹏在签到单上做好了登记,张毅拜托他帮忙组织一下他们镇上的社矫对象排好队伍并清点人数,刘鹏欣然一笑,朝人群喊了句“遥观的来点一下人数”,在现场等待的人群闻声有了动作,连同其他几个镇的社矫对象也在提醒下自觉理好了队伍,在点清人员到齐后,开始了他们的活动。

找准问题是开展帮扶教育的第一步

早在2011年,张毅就开始从事司法社工相关工作,现在担任常州市同心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司法社工’是随着社会发展,慢慢细分出的专业领域。我们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到罪错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对象等对象的帮扶教育环节,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引导他们认清错误并重新回到人生正轨。”张毅介绍。

开展帮教工作时,司法社工处于国家机关与当事人之间的中间环节。张毅说:“国家机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具有职位赋予的角色属性,他们需要从专业的法律视角看待帮教对象的行为,并开展相应的法治教育,也需要从宏观的角度,对辖区内所有帮教对象进行系统管理。对比他们,我们的工作更为灵活,既全方位了解帮教对象的状况,也从中发现问题,针对性解决。”

以社区矫正对象的帮教工作为例,社区矫正对象是指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人员,他们完成入矫报到后,张毅与同事就会对他们的个人情况进行初次评估,不光了解他们的罪名、刑期,还会了解他们的就业、婚姻、交友、教育等多方面情况。

“依据我们多年的工作经验,社矫对象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法治意识淡薄,他们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往往是因为生活中出现问题和疑惑,而他们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社会关系,无法帮助他们正确解决问题和解答疑惑,导致他们形成了错误的认知与行为模式,最终走上歧路。”张毅说。

想要真正完成矫正工作,避免再次犯罪,从源头纠正认知与行为至关重要。在完成初次评估后,张毅与同事会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人情况,推荐他们参与不同类型的团体课。

“团体课时,我们经常能遇到社矫对象在谈论到某些话题时,回避谈论,或一提及就情绪崩溃落泪,他们展现出来的真实情绪正是我们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他们进行帮扶教育的突破口。围绕突破口,我们会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协助他们解决困难,解开心结。”同心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司法社工高倩说。

现实困境与精神困境,两者都要帮

在张毅与同事们帮助过的帮教对象中,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徐立(化名)给他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张毅介绍,想要协助帮教对象重回人生正轨,“去标签”这项工作至关重要。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因帮教对象的案底,而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有时连帮教对象的家人也不能例外,帮教对象也会因外界观念如此,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这也是很多犯罪分子一再犯罪的原因之一。在张毅和同事戴茹媛对徐立开展工作之初,徐立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刚刚解除强制隔离的时候,徐立一回家就遭遇了来自家人的冷遇。对徐立感到失望的父母难以接纳这个儿子,双方日常沟通时常发生口角,产生了不少矛盾。而徐立的妻子也与徐立离婚,两人的孩子还很年幼。徐立无法从家庭中寻求情感慰藉的同时,生计问题也摆在徐立眼前。在向张毅自述生活上的困难时,“希望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为徐立提出的第一个需求。

“找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虽然能够通过政府有关部门联络就业资源,但成功获得工作仍需要帮教对象自己的努力。在他们求职、踏出重归社会第一步的过程中,身边有人支持,给予他们信任,对帮教对象来说非常重要。”张毅表示,作为司法社工的她,当然会在帮教对象求职时,以老师和朋友的身份,向他们传授求职经验,鼓励他们尝试,激励他们的信心,但无论是老师还是朋友,都无法真正替代来自家人的关心。所以在徐立求职期间,张毅同步开展了徐立与家人的矛盾化解工作。

想要失望的父母对儿子改观,光靠口头劝说难有实效,必然要让他们感受到儿子身上发生的变化。于是张毅留心记录起徐立参与帮教活动时的表现,并经常询问徐立就业的进展,把这些消息同步给徐立的父母。徐立父母看着张毅发来的视频、照片、聊天截图,从张毅这个外人口中听见对儿子良好表现的夸赞,对徐立的态度终于有所转变。

随着张毅与徐立的交往日益深入,徐立与家人的关系日益缓和,生活有所改变的徐立向张毅打开心扉,谈起自己心底更深的担忧,他害怕以前的“老朋友们”跟他联系,更害怕自己重蹈覆辙,又过回以前那种生活。

“徐立当时的担忧是很多帮教对象都有的顾虑。他们被放出来后,以前一起混日子的老朋友自然而然地觉得他们不会改,也改不好,所以继续邀请他们一起浑浑噩噩地生活。我们开展帮教工作,帮助帮教对象找工作、修复家庭关系,也正是在帮他们建立新的、稳定的社交圈。帮教对象有了新的环境与情感寄托,也就能逐渐脱离原来的不良圈子,开始新的生活。”张毅说。

作为帮教工作切切实实的受益者,如今的徐立在多次尝试求职后,凭借自己踏实的工作表现,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与父母关系也修复如初,还交往了女朋友,收获甜蜜的恋爱。他自己的生活步入正轨之余,还参与到张毅的帮教工作中。“在我们举办的活动上,徐立现身说法,向许多和曾经的他一样,对生活不再抱有期待的人,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鼓励帮教对象积极生活。”张毅说。

深究问题根源,开展帮教不惧远距离

“张老师,你线上聊天的时候听起来那么凶,见面看起来也还好嘛,感觉没那么怕你了。”与张毅第一次面对面时,吴小萍(化名)这么说。

因与人在常州合伙实施盗窃,来自某省的未成年人吴小萍被常州司法机关依法抓获并审查,她犯罪时只有17岁,检察机关联合张毅等专业社工对她开展矫治。因吴小萍并非常州人,矫治期间回了某省老家,张毅等人在线上进行异地帮教。

检察官和司法社工成立了帮教小组。接触初期,张毅和社工宗咏春发现吴小萍非常无厘头,嘴上答应按时联络,但到了时间,她又玩起消失,事后还撒谎敷衍。她的父亲因工作远在西北某省,她的母亲随她已婚的哥哥生活在当地,分居两地的家人都因她的顽劣放弃对她的管教,拒不配合帮教工作。

对待无人管教的吴小萍,张毅难得板起面孔在电话中对她进行说教。而吴小萍被严肃批评之后,反倒开始按时参与活动。“像吴小萍这样的孩子,很多都是欺软怕硬的‘纸老虎’,与其说他们不听管教,倒不如说是无人管教他们,或监护人不会管教他们,问题孩子的背后,十有八九有一个问题家庭,没能教给他们为人处世的正确道理。”张毅说。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吴小萍的父母与哥哥向张毅诉了不少苦。父亲抱怨女儿被宠坏了,只知道伸手要钱;性急的母亲埋怨女儿总是在外头闯祸,一点也不听话;哥哥虽然有心照顾妹妹,但已有自己小家庭的他也负担不起妹妹的花销。

因矛盾积压已久,作为监护人的父母都不愿意替吴小萍赔偿失窃被害人的经济损失,眼见六个月矫治期已经过了五个月,如果到期仍不能取得被害人谅解,检察机关就无法对吴小萍做出相对不起诉决定。为了不让孩子在人生伊始就留下一辈子无法消除的污点,张毅远赴西北某省与吴小萍的父亲吴威(化名)面谈。

得知张毅竟然为了别人家的孩子,从常州赶过来,吴威既惊讶又感谢。会面时,吴威与他的弟弟一同接待张毅。聊天中途,吴威去接了通电话,他的弟弟趁机告知张毅:“我哥不太会教育孩子,小萍这个年纪的姑娘家,有些合理花销他也扣着钱不给,麻烦你想办法劝劝。”

“吴威弟弟的提醒,给了我们明确的工作指引。我们在做通父亲的思想工作后,吴威替吴小萍赔偿了被害人四百余元的经济损失。看到一度对自己不管不问的父亲重新关心起自己的生活,吴小萍与吴威的关系也有所缓和。”张毅说。

矫治工作到期时,检察机关、吴威、吴小萍三方进行了一次线上通话,吴小萍来到常州,与张毅第一次线下见面。看到总是在电话里教训自己的老师,吴小萍意外发现她竟然没有自己想象中可怕,还亲昵地开起了玩笑。

前不久,吴小萍向张毅等人发回近况,成年后的她顺利找到一份工作,正开始步入她期待已久的独立自主的生活。

没有上一篇了... ...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