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版:城事 人物志
2024年06月11日

一个月服务642名老人

金坛这组“夫妻档”护理员不简单

■本报记者 杨成武 图文报道

“上个月,我们俩总共上门服务了642名老人。”近日,快言快语的张明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张明清家住金坛区直溪镇井庄村,她和丈夫周国平同为江苏天天欣业居家养老护理员。

据悉,金坛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年龄大都在80周岁以上,经审核确认后由社会组织护理员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关爱、陪医就诊等上门服务。按民政部门要求,居家养老护理员每月上门服务关爱对象1次,每次半小时;每月上门服务重点优抚对象4次,每次2小时。

张明清 勤快热情

两年前,从企业退休的张明清不习惯闲着,便报名参加培训和考试,取得养老护理员证。凭借勤快和热情,她很快赢得所在村和周边5个行政村老人的信任。老人纷纷指名与她签约,居家护理老人数逐月上升。

一大早,张明清吃过早饭,就背着护理包,骑上电动自行车出门。有时,她估计自己来不及赶回家吃午饭,就会提前把自己婆婆的午餐准备好,自己则带些干粮充饥。

“把护理对象当作自己的长辈,见面称呼叔叔、阿姨。”张明清说,老人们的脾气各不相同,只要真诚相待,一两次后,就能被他们接受和认可。

汀湘村东贺自然村的陆春洪今年87岁,曾在部队服役4年,属于重点优抚对象。老人的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不在身边,平时老人孙女寄来的快递都由张明清取了及时送去。这两年老人家口粮田里种的小麦、水稻,也是张明清和周国平帮忙收割的。

“不管刮风下雨,约好了就来,一次不落。”陆春洪的老伴说,张明清上门服务,比子女都周到。

周国平 粗中有细

见妻子起早贪黑忙不过来,周国平有点心疼,也有点坐不住了。

周国平今年63岁,退休前从事的是特殊工种,持有长江内运一等船舶轮机长证书,刚退休就被张家港市一家拖轮公司返聘,每月11日至25日上班,报酬1万元。

剩下的半个多月时间,周国平本可以好好休息,却选择了与妻子一起做护理员,也拿到了养老护理员证。

男护理员有体力优势。了解到巨村村优抚对象欧阳明生腰受过伤,周国平每次上门做完卫生保洁后,就帮老人劈柴。老人连说“够了、够了”后,周国平才肯停手。

周国平还很细致。有一次,一名不识字的老太把饼干袋里的干燥剂吃了。周国平上门服务时看到台上拆开的包装,问明情况后,赶紧骑上电动自行车把老人送到医院就诊。

周国平还会根据老人的生活习惯提前沟通上门时间:有想做血糖检测的,就得赶早;下午外出的,排在上午;有午睡习惯的,稍晚些再上门。

对老人提出的要求,周国平总会想办法尽量满足。一年下来,他也受到老人们的欢迎。

夫妻俩 配合默契

周国平回家休息的半个月,他一早就会与妻子同时出发,有时结伴同行,有时各奔一方。根据老人的需求,夫妻俩经常分工上门服务。有搬重物、检修自来水管漏水等需求的,就由周国平上门;换下的窗帘来不及洗,就带回家让张明清洗,晾晒干后再由周国平送去装上。

92岁的刘生根是优抚对象,他的老伴视力残疾。老两口靠女儿生活。每次上门,周国平主要干田里的农活,浇菜地、收稻麦;张明清则负责帮老人理发、打扫卫生。

有老人见周国平、张明清经常忙得来不及回家吃午饭,便暗暗记在心上,下次预约便提前包好馄饨,等他们上门服务时烧好端出来。这让周国平、张明清很为难,按规定不能吃,不吃老人又不乐意。争执到最后,他俩只能和老人说好了下不为例,再上门时会带礼品“还情”。

周国平、张明清的儿子有自己的事业,成家后添了孙子、孙女,儿子和儿媳都很希望他俩去市区共享天伦之乐。许多熟人也常劝他们别这么辛苦。

“人人都会老,我们就是把党和政府对老人的关怀政策送上门。看到老人脸上露出笑容,我们心里也很开心。”这组“夫妻档”说道。

没有上一篇了... ... 将垃圾清出家门,把关爱送进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