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版:城事 情报站
2024年07月16日

汪德隆:每一分酱香都是时间的馈赠

■本报记者 周静 高岷

图文报道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中,调味品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溧阳,码头街汪德隆是当地人的集体回忆,其历史可追溯至1903年,百余年来,汪德隆南货店以其质优价廉的产品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经过百年发展,汪德隆后院那一缸缸酱依然承载着当地人的深刻记忆,其用传统制酱方法酿制酱油做出的红烧肉、红烧鱼,仍是儿时的味道。

一口鲜香,传承百年

汪德隆品牌历史悠久,是溧阳地区久负盛名、家喻户晓的百年老字号之一。120年前,安徽绩溪人汪渭泉穿越徽杭古道,在溧阳树起了“汪德隆”的招牌。起初,坐落在码头街碑亭巷的汪德隆商号主营南北货,后来又陆续开起了酱园和糕坊,前店后坊、生意兴隆。1928年巴拿马食品博览会上,汪德隆所制乳黄瓜和嫩生姜头荣获金奖。

抗战期间,汪德隆遭日机轰炸,门店尽毁,第二代掌门人汪瑞伯一面四处布施、救济村民,一面励精图治、重整家业,不仅恢复了酱园和糕坊的生产,还用了近20年时间,将汪德隆越做越大、口碑越做越好。1956年公私合营,汪氏成为国营商店,开启了一段新的历史。

如今,汪德隆第五代传人汪玉华一心想以最纯正的酱香振兴这家百年老字号。

日晒夜露,独具“酱”心

作为溧阳百年老字号,代代相传的是勤恳做事的态度与传承百年的酿酱技艺。

汪氏酱料讲究自家做曲、自家酿造,酱油制作有十多道工序,从选用上等黄豆开始,泡豆、煮豆、做曲、搅拌、发酵、酿晒……伏天正是酿酱好时节,也是酿酱人最辛苦的日子。晒曲过程需要每天翻晒、48小时盯牢,进入晒缸也不能放松,因为一年四季,湿度温度都不一样。要酿出真正的生晒酱油只能依靠匠人的经验,每一步都不能出错,才能激发出豆豉的香醇。好的酱油色泽光亮、香浓醇厚,都是自然本色。

其中,三伏老面油是拳头产品,质浓、色赤、味鲜而香,用此油红烧鱼、肉绝佳。由于质量好,三伏老面油价格甚至超过豆油,成为百姓家常必备。

这就是江南人所说的——“记忆里的老底子味道”,鲜得自然,香得浓郁。用它做的菜很入味,原豆的清香伴着食物的味道溢满一室。在传承人汪玉华看来,匠人是好味道的守护者,酿出的每一分酱香都是时间的馈赠。

坚守传统,创新前行

走进位于溧阳天目湖镇桂林村的汪德隆历史文化馆,仿佛踏进光阴的河流,这里展陈的老照片、老物件、老酱方,述说着汪氏百年兴衰。浓郁的酱香满溢屋内,满架曲扁散发着手工技艺的魅力,院外铺排开来的晒缸正享受着自然时光的“催化”,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古董”,与千年古村落桂林村相得益彰,汪德隆在这里展露新颜、迎来新生。

汪玉华告诉记者,溧阳为保护、发展地方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花了很大功夫,带给他满满信心。他打算逐步恢复汪德隆前店后坊的经营模式,将安徽绩溪的生产基地搬回溧阳。“下一步,汪德隆将延续古法,自制秋油伏酱、应时茶食,让人们品尝到儿时的好味道。”

从传统中走来的汪德隆,立志让产品以最健康、最美味的姿态呈现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坚守传统风味的背后,是汪德隆酱油传统酿造技艺的生动阐释与还原。

酿造工艺是调味品行业的根基和灵魂。如何让传统的根基与现代工艺技术结合?如何充分发挥传统酿造工艺中的精髓和优点,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醇正、安全、健康的调味品……这些都将是汪德隆作为百年老字号不断探索的方向。

百年匠心传承,好味道历久弥新。岁月的沉淀仍在继续,它们终会镌刻着传统酿造技艺的印记,历经岁月而传承、生长、升华。

没有上一篇了... ... 我市开展古树名木线索征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