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版:城事 档案柜
2024年07月23日

吴小平两年创作163幅运河国画

画尽运河的初见之美和变化之美

吴小平沉浸在创作中

吴小平画的圩墩大桥附近的运河

吴小平画的白家桥处的运河

■本报记者 吕洪涛 文 朱臻 摄

西起奔牛,东到横林,他用国画的形式,把运河常州段的主要古风貌、古建筑和老桥梁记录了下来。他曾用两年时间创作了163幅运河画。今年,他计划聚焦运河两岸的新变化和新生活,继续创作。追梦千年,情系运河,67岁的职业画家吴小平要把自己对运河的初见之美和变化之美都画出来……

163幅画,画出了记忆中的运河之美

横林的古槐滩渡口、戚墅堰的老惠济桥、宛若迷宫的丁堰老街、白家桥附近的洛原草堂……从2018年至2020年,吴小平殚精竭虑,用国画的形式把运河常州段的古风貌一一呈现。他说,那是自己对运河的初见之美。今年6月份,他开始筹划另外一个计划——聚焦运河两岸新貌,画出运河的变化之美。

吴小平自小酷爱艺术,师从李可染之子李小可学习山水画。

“我之所以画运河,主要是出于对运河的情感。我是遥观人,但小时候去戚墅堰,去横林,去常州乃至奔牛,都要转乘客船。所以,我对运河一直充满感情。”2018年,为支持国家、省、市对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发掘工作,他对大运河常州段进行考察写生,对运河常州段的人文历史、古韵遗风进行挖掘、整理和创作,克服重重困难,创作了大量作品。

常州大运河西起奔牛,东至横林,全长45.8公里,犹如一条巨龙,横亘在龙城大地上。他沿着运河,已经创作了163幅和运河常州段有关的画作。

寻访老人,他画出了横林古槐滩

“运河常州段的最东端我画的是横林桥,最西端是奔牛镇。”吴小平创作的第一站就是横林。

运河横林段长约5公里,除了目前的运河两岸景致,他还着重挖掘了古槐滩、老牛市、老桥、老茶馆等已经消失的景致。

横林旧时被称为古槐滩。吴小平在横林创作时,寻访了运河边几个村子里的一些八九十岁老人,根据他们的口述,确定了传说中的老槐滩的地理位置,大致在老桥东。

“虽然这些老人都没有见过古槐滩,但他们都听老一辈的人说过,古槐滩因一棵五六人合抱的古槐树而得名。”吴小平说,在运河横林段的北岸还有个牛市,夏天有很多牛泡在运河里,也是横林古镇的一大特色。在横林的一个多星期里,他走访了多个村庄,根据口述并结合横林照相馆找到的一些老照片,最终完成了运河横林段的创作。

记忆与现实交织,他画出了“重镇戚墅堰”

在众多作品中,以乡镇区分,他画的最多的是戚墅堰一带。和在横林时一样,吴小平走访了不少老人,从他们的口述中“复原”出了梅港河古道。在寻访梅港河古道期间,吴小平还差点被一只恶狗咬伤。

“戚墅堰留给我最美好的记忆是小时候,爷爷经常搀着我走过1.5公里长的戚墅堰老街。”如今,吴小平每一次走过戚墅堰,都梦回到孩童时代,记忆与现实交织,那些浓郁的情感都在画作中得到体现。

《常州重镇戚墅堰》宽1米,高0.95米。画中,戚墅堰老街还是青砖黛瓦、石板老街的旧时模样。这幅画是他坐在万安桥上绘制而成,那时正值国庆长假,风特别大,三脚架经常晃动,吴小平一笔一笔地画,终于将他心中的戚墅堰绘制了起来。

该幅作品中,戚电厂、火车头公园、戚机厂、戚墅堰大桥、戚墅堰老街、万安桥、惠济桥、福源米厂、兴隆桥及运河南岸的垂柳与民居,旧貌再现,鳞次栉比。其中,戚电厂方位上有两座标志性的冷却塔,戚机厂的位置上着重描摹了其庄严的大门。

运河诸多风物,他喜欢画运河上的那些桥

吴小平特别关注运河上的桥。163幅作品,绝大多数作品里都出现了桥。

“我感情最深的肯定是戚墅堰三大老桥——惠济桥、兴隆桥、万安桥。三大桥中,只有万安桥还在,惠济桥和兴隆桥已经不在运河上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戚墅堰老街几经沧桑,然而在我心中,它们还是旧时的样子。我之所以把它们画上去,因为它们承载了我的记忆。”吴小平说。

为了画好老西仓桥,他多次来到东坡公园。“很多年轻的常州人,可能会不理解,我画老西仓桥,为什么到东坡公园附近呢?其实,老的西仓桥就在这里。现在,那座老桥改了名字,叫广济桥。”

广济桥现在位于东坡公园御码头和半月岛之间,东西走向,横跨大运河,是一座三孔薄墩石拱桥。该桥原址位于城西西仓街大仓弄北口和西直街西端的京杭大运河上,连接西圈门和三堡街。

1984年春天起,苏南运河常州市区段拓宽试点工程全面启动。1986年,西仓桥成为常州古桥“乔迁”的首例——这座已达530多岁高龄、造型精巧的三孔石桥,被移建至东坡公园处。

“以前,朝阳桥附近还有个东仓桥,我也画到作品里了。”吴小平回忆,2019年,他在朝阳桥附近写生时,偶遇一位老人。老人向他讲述了东仓桥消失的情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梅雨季节,雨水很大,桥被雨水冲垮。老人一家当时住在桥附近,他妹妹正走到桥头时,桥塌了,妹妹被冲走。老人立即去救人,把妹妹救了上来。”吴小平根据自己的记忆,再加上老人的回忆,把东仓桥画到了运河系列的画作中。

以前,他画运河的历史文化;如今,他画“幸福变化”

运河市区段的古风貌很多,白家桥附近就集中了大成二厂、大成三厂、競园、白家祠堂等,也是他注重表现的地方。创作期间,吴小平每天在遥观塘桥和白家桥之间往返,有天晚上骑电动车回家时,还发生了车祸,所幸没有伤到筋骨。

在白家祠堂边的运河畔,吴小平连续多日写生。不少村民吃完晚饭、散完步,看到他还在画,纷纷竖起大拇指。

值得一提的是,白家祠堂内有一幅文徵明的《洛原草堂图》复制品,在用笔、用墨、构图上都给了吴小平很大的参考价值。洛原草堂位于大运河南白家桥东,消失已有百年,吴小平也将这一东方园林在自己的画作里予以重现。

“一幅画就是一段记忆,一段历史,一段故事。以前,我关注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今年,我打算把注意力放到运河两岸的发展变化上。”吴小平说,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如今,运河两岸越来越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在这条古老而又年轻的河流上,一幅幅和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诉说着属于新时代的运河故事。

“我要把这种发展变化画出来,把这条‘幸福河’画出来!”吴小平说。

没有上一篇了... ...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