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版:城事 人物志
2024年07月30日

王永:为本土儿童剧“筑梦”

■本报记者 徐蕾 王锐

本报通讯员 吴小燕 图文报道

“二狗的三声‘妈妈’,每一声都是不同情绪的表达。第一声,短促上扬,是在‘寻找’;第二声,尾音稍拖、音调向下走,是‘害怕’;第三声,音调继续往下走,是‘失落’‘绝望’。”

日前的一天下午4时,新编儿童剧《回家的希望》在新北区新桥街道乐山社区二楼紧张排练,编剧兼导演的王永,正通过细腻的指导,帮助小演员们更好地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

这部剧是安全防诈主题,讲述的是被大灰狼骗进森林深处的小姑娘和小动物相互取得信任,团结一致,最终获得警察解救的故事。

“参演的10位小朋友是从乐山社区业主群里海选出来的,都是零基础,经过半个月的台词打磨、肢体训练、角色塑造集训,目前已有型有范。”王永说。

王永曾是一名文艺兵。退役后考取山东艺术学院,学习舞蹈编导。毕业后成为无锡市歌舞剧院(江苏民族舞剧院)的一名舞蹈演员。“正是在歌舞剧院工作的那几年,我开始关注儿童剧。一部优秀的儿童剧,不仅能点亮一颗颗童心,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但十年前大家对儿童剧的了解还非常少。”

出于对儿童剧未来市场的看好,2014年,王永到广州进修,系统学习儿童戏剧编排表演,并取得中国儿童戏剧表演相关资质,之后成立儿童剧团。截至目前,已有《卖火柴的小姑娘》《猴王吃西瓜》《愚公移山》等多个经典故事改编儿童剧获得无锡市群众文化展演金奖。一年前,王永来到常州,以社团活动形式与新北区多所学校开展合作,引导更多孩子体验戏剧艺术魅力。

在王永看来,儿童剧绝不是“大猫叫叫、小狗跳跳”,除了要符合儿童的欣赏兴趣,还必须有严谨的创作态度,绝不欺骗孩子。王永说,在创作、编排过程中,他特别注意逻辑自洽,尤其是人物情感关系和行为关系间的逻辑联系。而在演员挑选上,他则关注小演员在舞台上的即兴表现、对身体的探索和对戏剧的感知。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接触戏剧,从中得到快乐和启迪。”王永说,眼下,第十三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常州分会场活动正在常州保利大剧院如火如荼进行,极大丰富了常州儿童剧市场。“市场繁荣带动创作繁荣,越来越多的本土民间儿童剧力量亟待‘破土而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政策为民间儿童剧种子提供‘土壤’、搭建‘暖房’,推动民间力量与‘国家队’形成互补,共同推动常州儿童剧市场的发展。”

没有上一篇了... ... 民间志愿者河长勇救落水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