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版:城事 档案柜
2024年08月13日

杨氏家庭戏楼

运河岸边的古韵今风

从古运河中新桥上看杨氏宅第

无花果树掩映下的杨氏家庭戏楼

杨氏宅地一角

老建筑上写有“息影”两个字

杨氏家庭戏楼石碑

■本报记者 吕洪涛 图文报道

近日,常州市第二届大运河文旅“戏剧周”在大庙弄成功举办。观众跟随演员的足迹,在时空中穿梭,对老城厢和大运河的情感记忆随之被唤醒。

戏楼是中国戏曲发展中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常州现存7座古戏楼,其中就包括南市河(古运河)的东下塘75号杨氏家庭戏楼。这座建于清代末年的戏楼,见证了运河两岸的古韵今风。

现场:经百年风雨侵袭,它仍散发着独特魅力

“走进古老建筑,叩响历史之门”。8月6日,“城事·档案柜”栏目记者来到东下塘75号,这里是杨氏家庭戏楼的所在地。

东下塘75号是一处古建筑群,它坐南朝北,紧临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北距南市河约十米。

南市河是最早的江南运诃,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区域内保存有不少古建筑。杨氏家庭戏楼属江南水乡的私家戏院,是为数不多的历史瑰宝。

记者来到东下塘75号时,此处建筑群的几个门被装了卷帘门,并上了锁。在相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记者进入到古建筑院落内。院内虽然有些凌乱,但带有明显晚清风格的古建筑仍旧散发出独特魅力。

此处的杨氏宅第为五开间四进形制(原有六进),约长30多米,至今保存常州式封火山墙和屏风式马头墙。

第一、第二进为五开间平房,第三进东首书斋上方有篆额“息影”砖雕,字迹极为古拙。杨氏戏楼位于第三、四进间的花园内,它坐东朝西,一共两层。

院子里有无花果树,上面结满了果子。无花果树长得很高,把戏楼一层都快遮挡住了。人在院子里,只能看到二层的木质结构。门窗有浮雕景物,经百年风雨侵袭,部分雕刻已风化。

资料显示,该两层戏楼,上层高2.2米,下层高2.7米,通高4.9米。工作人员介绍,下层原存放乐器及演出道具,也作为化装间使用,上层则是演出舞台。

在清末,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杨氏家族常会请戏班来家中唱堂会,一家人其乐融融,一边赏月,一边听戏,演员唱的戏目以昆曲和京剧的折子戏为主。

后人:以前,一大家子都住在这里,十分热闹

“杨氏是常州望族,祖上有不少当官的。”今年85岁的张玉凤是杨氏宅地的主人之一,他丈夫杨志成是杨氏后人,现已去世。她告诉记者,自己是从丹阳嫁到东下塘杨家的。

“以前,这个院子里生活着不少人。我公公家是大户人家,在旧社会,他娶了两房太太。两房太太为公公生了好几个儿子。当时,一大家子都住在这里,十分热闹。后来,大家因为工作等原因,纷纷搬离了这里。”

据了解,东下塘75号杨氏属武进前黄杨氏,历代名人众多。据《毗陵前黄杨氏族谱》记载,前黄杨氏堂号名怀云堂,远祖是东汉太尉杨震,始迁祖杨士英于南宋理宗绍定年间从江西临川迁居常州府武进县前黄地区,前黄杨氏来常州定居后重视家族的文化教育和科举功名,出过进士,明末状元杨廷鉴就是其中之一。杨氏家庭戏楼到底谁修建的?张玉凤已经说不清楚了。

据资料介绍,该戏楼约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先后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叫戏楼,但自从我嫁到杨家,戏楼就从来没有过演出。”张玉凤回忆,她只听老伴给她讲过,祖上做官的曾经邀请戏班子来戏楼演出。“但都是很多年的事情了。后来,杨家不像祖上那么‘阔’了,就没再邀请过戏班子演出。”

这几年,张玉凤一直生活在养老院内。但她一直牵挂着杨氏老宅,一想起老宅,就会回忆起那时的往事。

“包括杨家老宅在内,沿着古运河,坐落着一排老房子,很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我年轻时候,经常在运河边淘米。没有自来水的年代,我们就吃运河水。没有运河,就没有那时候的我们。”

邻居:以前经常到杨氏宅地玩耍,期待它早日修复

“杨氏家庭戏楼我们小时候经常去。”82岁的姚同德出生在古运河边的蛤蜊滩,他家的祖宅位于胜利巷16号姚宅,与杨氏宅第隔河相望。小时候,他经常到杨家玩耍。

据他回忆,以前杨家大院内生活着不少杨家后人。其中有一位叫杨耀庭的人,还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大院附近办过冷饮厂。

“那时,我们家还入股了这家冷饮厂。一到夏天,杨家人就给我们家送来冰糕票。我们拿着票,就去兑换冰糕。”姚同德至今记得,哥哥拿着洗脸盆和毛巾,游过运河,拿着票去换冰糕的场景。“拿到冰糕后,他用毛巾把冰糕包裹好,放进洗脸盆内,然后下古运河,再从对岸游过来。”

虽然运河边的杨氏家庭戏楼里没有戏剧演出,但在姚同德小时候,运河上却经常有戏船来往,这些戏船大多来自苏北。如今,在杨氏宅地附近的古运河上还能看到停船用的“拴船石牛鼻孔”。

“那些戏船一停就是好几天,上面住着唱戏的演员。也许是为了省钱,戏班子的班主都是住旅馆,一般的演员只能住在船上。”

演员演戏的地点是在马元巷的贻园戏馆,姚同德和哥哥经常到那里听戏。那些戏班子唱的是京剧,其中,《西游记》曲目至今让姚同德念念不忘。

“古运河两边,每个老宅都有一段故事。”姚同德期待杨氏宅第早日改造修复,到时他会第一时间再去里面看一看。

近两年,伴随着老城厢改造进程的提速,杨氏家庭戏楼的征收和修缮改造工作迫在眉睫。2023年,作为公共事业项目,杨氏家庭戏楼及周边地块被列入了房屋征收计划,征收改造工作启动。

据了解,此次杨氏戏楼修缮,将完全遵循省、市级文物维修相关规定,以传统瓦作、木作、油漆作的技艺与材料为主,并尝试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在保证文物建筑安全与原貌的同时,兼顾文物再利用的合理需求,做到修旧如旧恢复原貌。

没有上一篇了... ...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