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版:城事 健身季
2024年08月13日

常州,已成为射箭冠军摇篮

■本报记者 吕亦菲 文 夏晨希 摄

7月28日,巴黎奥运会射箭项目女子团体赛结束争夺。由常州运动员杨晓蕾、李佳蔓和安琦轩三人组成的中国队经过附加轮,以4∶5不敌韩国队,获得团体银牌,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添一枚奖牌。

在常州,射箭项目早在1998年就已设立。二十多年来,常州市业余军体学校先后培养并向省队、国家队输送了一批优秀的射箭人才。可以说,该校已经成为常州市射箭运动员的冠军摇篮。

这名常州运动员曾创中国男子射箭运动历史

现代射箭运动最早开始于英国,英格兰约克郡自1673年起举行方斯科顿银箭赛。1844年,第1届全英射箭锦标赛在英国举办。1861年英国射箭协会成立,统一竞赛规程。1900年,第2届奥运会,射箭就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6年中国开始将射箭列为比赛项目。

说到常州的射箭冠军,一定要提常州籍选手陈文圆,他曾在2009年8月举行的世界杯射箭上海站男子反曲弓个人决赛中力克韩国选手,摘得桂冠,为我国男子射箭项目在世界大赛中获得首枚金牌。张云录,是杨晓蕾在省队的教练,曾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夺得亚军,陈文圆、张云录二人还曾携手征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团体亚军。

体教融合,为常州射箭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

在新北区实验中学体育馆的二楼,有将近500平方米的场地是专门用做射箭训练的。新北区实验中学与军体校的合作要追溯到20年多前,学校提倡人文奠基多元发展,突出体育特色教育,便与一路之隔的军体校开展合作,军体校的学生统一在新北区实验中学接受文化课学习。新北区实验中学也在2004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射击射箭管理中心授予全国重点射箭学校的称号。

多年来,新北区实验中学以竞赛为杠杆,不断提升运动技术水平,作为常州市中小学生射箭比赛的主要承办地点,通过比赛,每年学校都会和军体校选拔一批有潜质的远动员。2007年之后,学校在三井、百丈、圩塘三所小学布点设置招生基地,为招生提供方便。

“市射箭锦标赛自2015年开始举办,至今已有将近10年历史。”新北区实验中学副校长石守葆告诉记者,近年来参赛人数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在参与到射箭运动中。虽然射箭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场地、器械、训练人员的水平要求也很高,但练习射箭不仅有助于保护视力,还能提升个人心理素质,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益处。

“一方面通过教育和体育的有机融合,学校体育将立足于教会学生专项的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让学生在教体融合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最大限度实现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通过优质资源的整合,搭建面向全体学生的训练体系、管理体系和竞赛体系,合力共建学校高水平运动队,承担起高水平竞赛的重任,打通输送的通道,构建一个优秀后备体育人才成长和上升的通道。”石守葆说。

互学互促,助推常州射箭事业发展

为了通过社会力量向省、市两级输送更加优秀的射箭人才,努力打造射箭优秀运动员输送通道,前段时间常州市军体校射箭队开展了俱乐部教练进校园训练教学活动。常州市各区俱乐部28名教练员齐聚常州军体校射箭馆,共同参加由教练员刘光志关于射箭基本技术规范化的授课培训。

在培训中,刘教练对各俱乐部在教学规范及日常训练中发现的问题一一做了详细的解答,并有针对性地为各位教练员给出不同教学建议与方法。各俱乐部教练员在相互提问、相互展示中不仅解决了业务工作上的疑惑,更在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新颖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下一步,军体校将进一步加强与全市俱乐部的联系,由专业队教练结对相关俱乐部,提供“一对一”帮带服务,帮助俱乐部教练提升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培养输送更加优秀的射箭苗子,推动常州射箭事业的蓬勃发展。

杨晓蕾圆了启蒙教练的奥运梦

此次巴黎奥运会是继东京奥运会后杨晓蕾第二次征战奥运会,此番重归奥运舞台,杨晓蕾显得更加沉着稳健。杨晓蕾也是常州军体校射箭队培养输送的第一个成功站上奥运舞台的运动员。“她的每场比赛我都看了,隔着屏幕全程都很紧张。”常州市业余军体学校射箭主教练刘光志曾是前国手,也是杨晓蕾的启蒙教练,当年他在国家队的时候曾遗憾错失参加奥运会的机会,

常州市射箭队成立之初一度面临无专业教练执教的情况,2000年初,当时退役后的刘光志正在吉林当教练,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常州。而他新上任之后首先要准备的就是2002年第十五届省运会。

“当时我们的训练条件相当艰苦。”正规的射箭场地是70米,在当时别说70米,学校连一块完整的场地都没有,有时他们就在射击馆的一角摆上靶子开练。“那时奥体场馆还没有建成,哪里有空地我们就去哪儿。”刘光志回忆,军体校附近的空地都有他们训练的身影,也就是在那样条件下,第十五届省运会射箭项目常州拿下了2块金牌。“对于教练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欣慰的事儿了。”刘光志说,也是孩子们取得的成绩让自己觉得这样的坚持是有意义的。

在刘光志的印象里,第一次见到杨晓蕾是在2011年的暑假,他和往年一样去招生,武进的老师向他推荐当时还在校篮球队打篮球的杨晓蕾。“个子比同龄的女孩高点,皮肤黑黑的,挺内向。”这是刘光志对杨晓蕾的第一印象,一个暑假的训练让刘光志看到这个孩子身上的巨大潜力,也渐渐地感受到她身上那股狠劲儿。“话不多,好胜心强,别人在休息的时候她还在练。”刘光志直言在她身上看到了体育人的精气神。

“我真的挺感谢她的。”刘光志感叹道,自己没能实现的奥运梦,杨晓蕾帮他实现了。

没有上一篇了... ...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