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版:第一升学
2024年08月30日

以资助之行 育人之心 筑学生成才之梦

每年两期常州教育“助力乌恰——筑梦奖学金”为乌恰学子传递爱心关怀。

我市热心公益的部分爱心人士代表在牵手助学现场合影

■袁丽娜 许愿 图文报道

学生资助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我市学生资助工作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政府保障、社会参与、精准资助、育人成效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加强学生资助的内涵建设,整体推进资助并育人工作。

坚持政府主导,兜底保障有温度

常州市始终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政府的第一责任,着力打造“常有优学”民生名片,在经费保障、政策宣传、受益人群等方面持续作为。2023年,全市财政投入各学段资助政策助学资金总额1.13亿余元,较上年度同比增长3.42%,惠及学生近10万人次,2024年春学期,全市财政投入助学资金5359万余元,惠及学生近5万人次。

政策优化惠民生。当前我市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政府资助按“合格幼儿园基准保教费收费标准”执行,年生均资助逾4000元,是省定标准的4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补助,我市按小学每生每年1500元和初中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执行,其中非低保类的困难学生的资助标准高于省定标准;2023年,全市普高教育阶段国家助学金年生均资助金额达2504元,实质高于省定标准。中职教育阶段全市执行年生均2000元的省标发放国家助学金。

政策宣传无死角。我市高度关注资助宣传工作,在学生毕业、招生咨询、招生录取、新生入学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学校印发关于各学段资助政策和资助办理流程的告家长书。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政务服务窗口、纸质传媒和网络媒体多方位、立体化宣传资助政策,强调国家资助政策的重大举措和资助成效,增强社会公众知晓度,确保资助政策“应知尽知、家喻户晓、不漏一人”。

政策落实全覆盖。在强化国家、省资助信息系统特困学生信息数据应用的基础上,我市还综合运用市总工会、民政等部门相关信息资源,进一步拓展信息采集渠道,不断拓宽应助需助范围。通过定期组织比对实际资助明细和各类应助学生名单、学校资助工作年检等方式,不断提升资助工作的规范性和精准性,确保在常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应助尽助,需助必助”“同城同待遇”。2023年,享受政策助学金的学生中,国、省、市三个来源的特殊困难学生占比53.60%,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63.78%。

强化社会参与,凝心聚力有热度

常州连续四届入选“中国慈善城市百强榜”,并获七星级(最高级)“慈善城市”,慈善氛围浓厚,社会捐助意愿强烈。常州学生资助工作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社会广泛参与的“大合唱”。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年,仅教育部门所辖校学生获社会助学金额达924万余元。

项目多样,持续推进。围绕“春雨”“春风”“春日”“春草”构建的四大主题系列社会助学项目,目前已基本覆盖全市各学段,受助群体不断增加。其中,启动于2009年的“阳光助学爱心行动”已累计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3197人次,助学金额达996万余元;“牵手成长计划”2013年至今资助全市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9968人次,覆盖全市200余所中小学,累计募集并传递爱心助学款1222万余元,并获评首届“常州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公益项目”。另有助力乌恰——筑梦奖学金、爱心救助罹患大病学生、“爱在后备箱”闲置物品义卖助学、义演募款助学等项目也在不定期的持续推进中,广获好评。

平台规范,海纳百川。常州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多年来和常州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密切合作,规范开展社会助学活动。常州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是省民政厅认定的“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4A”单位,每年均接受第三方审计并在网上公布年审结果。其操作的规范性和财务的透明性,赢得了广泛的社会信任和支持,目前仅市本级登记在编的爱心助学人士或单位、团体已超千个。正所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市还结合教育实际,不断创新和引进资助项目。2022年起,设立“龙城励志奖学金”子项目,每年奖励和资助市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15万元左右。去年围绕学生身心健康,设立了“润心护航”助学项目,帮助市属学校患心理疾病、亟需就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康复治疗。今年2月已为25名相关学生提供医疗补助费用4万余元。市红十字会于2023年设立的“益心江南 营养优学”助学项目,为市属学校100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保家庭困难学生提供了人均3000元的营养餐费补助。江苏福彩和常州福彩“爱心助学”项目于2023年起扩大资助范围到高品质示范高中和公办初中,我市有5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高一学生和溧阳、金坛革命老区5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初一学生获得了共计35万元的福彩爱心助学款。

构建长效机制,资助育人有深度

经费和物质帮助是资助的基础,育人是资助的终极目标。在经费和物质资助基础上,我市通过多维度协同、全方位融合,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实效。

队伍建设常态化。我市重视学生资助管理队伍的建设,每年秋学期开学初都会举办不同层面的业务培训活动。常州市教育局还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组成人员,由规财、基教、高职、德育、团委等相关处室人员共同参与,要求全体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相关人员通力合作,落实“精准资助、立体关爱”的相关要求。

协同机制谋育人。2018年,我市建立了“大家访”机制,“送资助政策到家”成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家访的一项重要内容。2024年5月底启动的“医教同行 常爱童心”公益项目在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组织免费筛查和救治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生,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设区市自主开展教育、医疗、慈善相结合的发展型资助育人的新模式。常州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牵手成长计划”和“阳光助学爱心行动”两大经典社会助学项目中,设置榜样励志、爱心人士温暖寄语、捐受双方互动传递等现场活动环节,激励受助学生乐观进取、自强自立,健全了社会育人机制。

成才反哺显成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受助学生在工作后主动要求参与助学,从过去的受助学生转型为现在的爱心助学善友。“反哺社会”“循环慈善”已成为我市学生资助的一抹亮色。2022年,我市开展“微光反哺行动”暨“常爱童心”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受助学生将义卖收入全部捐赠给常州市“常爱童心”救助先天性心脏病儿童项目,2024年,“医教同行 常爱童心”公益项目又让常州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多受益,于无形中达成“爱的循环”。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进入“后扶贫时代”,我市将深入研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坚持育人导向,推动学生资助工作由保障型向发展型升级,从而积极赋能擦亮“常有优学”教育名片。

没有上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