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版:城事 新市井
2024年09月10日

情暖龙城,打造慈善之城、爱心之都

常州:让慈善之光更暖更亮

年轻人在参与慈善活动

全民慈善在我市已经蔚然成风

越来越多市民参与公益活动

■本报记者 吕洪涛 图文报道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近年来,常州坚守为民初心,全力打造“常有众扶”民生服务品牌,让城市发展更有质量、人民生活更有品质,书写“幸福答卷”。

强导向,激发慈善事业发展动能

“渝渝爱打篮球、跑步,经常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成绩也不错。”提起儿子,48岁的刘小明满是骄傲。

15年前的“六一”儿童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时年3岁的渝渝从常州市儿童医院出院。如今,渝渝己经长成了身高1.85米的帅小伙,性格开朗,爱跑爱跳。

“特别感谢这个救助项目为我们提供帮助,给了我家希望。”刘小明说的项目是“捐出一张废纸、奉献一片爱心”慈善公益活动。该活动于2008年5月,由团市委、市慈善总会、市志愿者总会联合发起,目的是救助全市范围内困难家庭中的病、孤、残少儿。

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一大批像“捐出一张废纸、奉献一片爱心”的慈善项目,有效激发了广大社会力量参与慈善活动的热情。

我市坚持把发展慈善事业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构建起健康有序的慈善工作格局。慈善法颁布实施以来,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工作意见》,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实施、公众参与、专业运作,大力培育发展公益慈善组织,拓展创新慈善载体形式,努力形成慈善事业发展新格局。

据统计,全市有27个单位、个人及项目获得中华慈善奖和江苏慈善奖,形成了示范引领效应。

树品牌,慈善组织广泛开展活动

“没有社区的帮助,我的求学之路会很困难。”家住五星街道花园西村社区(简称花西社区)的小文(化名)是一名孤儿,今年夏天,他如愿考入我市一所职业院校。

2019年,小文10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从此,他由年老多病的爷爷奶奶照顾。为了更好地帮助像小文这样的困境儿童,去年,花西社区设立了互助基金,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继续追梦。截至目前,花西社区互助基金累计收到善款85627元,定向资助了13名家境困难的学子。

近年来,全市各级慈善组织广泛开展助孤、助学、助老、助困活动,关注基层困难群体,将慈善资源充分向社区一线延伸。2023年,市慈善总会探索设立“常善家园”社区慈善工作站,同步配套设立社区互助慈善基金,推动基层慈善与社会救助紧密结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目前,全年建成基层慈善工作站390个,同步设立390支社区慈善互助专项基金,累计募集善款2600余万元。

武进区“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入选首批全国联动示范区。目前,武进区271个村(社区)参与此工程,开展项目290个,累计筹款总额3300万元,超4万人次参与捐赠。

同时,“慈善一日捐”“常爱童心”“圆梦行动”“大病救助”等品牌慈善项目,不断扩大项目影响力。2023年,我市创新开展“冬暖夏凉”慈善项目,为我市低收入人口在保对象家庭赠送200度免费用电;“常有众扶”微心愿爱心包项目,为城区重点帮扶对象发放了爱心包。

塑文化,营造浓厚社会慈善氛围

近年来,我市积极参与腾讯99公益江苏慈善专场活动,募集善款和参与人数每年攀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级慈善组织积极募集款物近1800万元驰援灾区,展现慈善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担当。

结合“中华慈善日”“江苏慈善周”,我市开展“常州慈善月”系列活动,积极动员各辖市区,各条线部门积极参与慈善公益活动,营造了浓厚慈善氛围。

钟楼区在商圈社区举办“幸福中国家 益善老城厢”活动,开展慈善微心愿认领,为爱心商家挂牌,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让市民感受慈善力量;我市还举办“情暖龙城”新春慈善报告会,讲述社会各界的感人故事。

同时,市民政部门借助常州日报社、常州发布等主流媒体,建立多维度宣传矩阵,及时报道重大慈善表彰、爱心人士的善心善举,发挥先进引导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慈善、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

没有上一篇了... ... 新修改慈善法有哪些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