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版:第一升学
2024年10月11日

弘扬教育家精神

汲取文化力量 讲好新时代思政课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本报记者 许愿 通讯员 蒋珂佳 雷宁 图文报道

非遗“老”手艺

汇聚“新”力量

近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一项别开生面的庆祝活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赞新时代中国精神”为主题,服装与时尚设计学院的师生们携手创作了一幅蔚为壮观的7.5米长巨幅画作,以此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上诚挚的祝福。这幅画作采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工艺,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辉煌历程和卓越成就。

在这幅精心制作的画作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跃然布上,仿佛将观众带入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峥嵘岁月,到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中国,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师生们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和对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崇高敬意。

这幅匠心独运的作品,自六月的微风中悄然萌芽,历经精心策划与细心雕琢,终于绽放出璀璨的光芒。“从甄选那些能够深刻映照新中国成立以来辉煌成就的历史场景,到构思如何以最佳方式呈现这些辉煌瞬间,学校和服装学院的相关领导、老师给了我们很多指导和建议。”服装与时尚设计学院设计2332班刘鑫洋、崔倩倩等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在张际仲老师的指导下连续进行创作。“作品上的每一滴蜡,每一道工序,都饱含了我们对祖国的爱。”刘鑫洋充满骄傲地说道。

蜡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制作过程以蜡刀蘸取熔化的蜜蜡,在底布上绘制图案,再通过染料浸染上色,有蜡附着的部分不被浸染从而保留原来的颜色。“我们引导学生以‘蜡’为墨,将非遗技艺与时代精神有机融合,用工匠之心传承技艺,不断培育民族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扎染工作室负责人、作品指导老师张际仲表示,“立足专业价值塑造精神富矿,以项目为抓手,不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蜡染绘画的魅力,也为学生重温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时代精神搭建了平台。”

文化赋能

厚植思政教育根基

近年来,服装与时尚设计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匹配需求、要素集聚”金专业建设要求,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不断创新立德树人与专业技能培养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新范式,构建了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方位浸润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学院精心打造高质量的课程思政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入挖掘专业领域的价值精髓,致力于培养出既具备精湛技艺又胸怀家国情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创新“行走的思政实践课”,学院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结合职业生涯发展分享会、信仰公开课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将专业实践紧密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中国建设、科技强国梦想等时代主题之中,为专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无边界”课程思政大讲堂巧妙地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对接,为学生们搭建了广阔的实践舞台。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学生们纷纷走出校园,深入基层,广泛开展专业采风、顶岗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将专业知识与时代需求紧密相连,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行业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在知识传授与实践探索中不断深化价值观引导,持续创新立德树人与专业技能培养相融合的课程思政新模式。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更激励他们立下报国强国的宏伟志向,成为挺膺担当的奋斗者,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泥塑匠心“陶”冶人生

■本报记者 许愿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常州市博爱小学的陶艺时光教室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陶艺作品,每一件都透露出孩子们与陶艺碰撞出的火花。这些作品正是出自王海岩老师和他所指导的孩子们之手。

王海岩老师深知,玩泥是孩子的天性,陶艺活动最能激发孩子们的个性和创造力。他常说:“孩子的率真不是不轨,每一件作品都有它特有的土壤,只有探其因,才能结其果。”因此,他总是耐心寻找孩子们的亮点,并努力将其发扬光大。王老师的课堂是轻松幽默的,他善于用泥巴造型游戏与孩子们交流,激发他们的动手创造乐趣。他能轻松捏出各种动物形象,还能将破抹布包裹的泥巴变成太湖石。在他的引导下,孩子们不仅学会了陶艺技巧,还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转身投入创作。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王老师经常带领他们参加各种陶艺活动和研学旅行,鼓励孩子们回归自然、快乐学习。2001年学校开始创建陶艺特色,王老师带领学校师生参加各项比赛,共有600多位同学获奖,由他创作的的陶艺校本教材和录像课荣获全国一等奖,学校也被评为全国陶艺课题实验学校。2009年起王老师担任省中小学陶艺教育中心副秘书长,参与多所学校的陶艺创建工作。2018年,常州市博爱小学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记载:制瓷“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古人一道工序一拨人,分工精进,王老师凭借不断的实践摸索和努力学习,从一个普通美术教师成长为全国优秀陶艺辅导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沉醉在美的天地里,努力诠释“博爱教育”真谛。

江苏理工学院

入选全国高校专项行动团队

本报讯(许愿 刘艳) 近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公示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名单。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崔渊所在的团队成功入选。

据悉,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双师三行四提升”的特色工作法,结合专业特点全面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创新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模式。这是该党支部继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后,在党建工作方面的又一重要突破,也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部署,充分发挥高校“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的标志性成果。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将“小我”正青春融入“大我”新时代

本报讯(许愿 袁梓皓) 为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学用结合,促进社会实践工作提质增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近日举行2024年度暑期社会实践结项答辩活动。

现场,各项目团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展示:通过助学筑梦,用知识的光芒点亮希望之路;用匠技引领青年奋进,传承匠人精神;技术服务携手共筑数字新生活,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用青春的热情点亮乡村教育的希望;通过“人工智能+”行动,激活新质生产力的科普强引擎;以红色记忆和科技创新为引领,展现青年学子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担当。

本次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重点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社会调查、志愿服务、职业体验、党史教育、乡村振兴、贫困助学、创造性劳动等多个领域,通过“专业+实践”模式、“党建引领+实践”模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将“小我”正青春融入“大我”新时代。未来,常信青年将继续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没有上一篇了... ...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