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岷 郑雨露
本报通讯员 季美娣 图文报道
在位于溧阳市南渡镇庆丰村的“江苏第一方”上,活跃着一个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领衔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智囊团。他们把科技变成新农具,让数据变成新农资,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
2022年,溧阳市政府和扬州大学签订协议,在“江苏第一方”成立了粮食产业新质生产力工程扬州大学溧阳共建基地,至今已有32位硕士、博士研究生来到庆丰村,实打实种田搞科研。“这些年轻研究生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科研理念和技术手段,还积极参与到了农田的实际管理和操作中。”科研团队工作人员许方甫介绍,科研团队与庆丰村的紧密合作,让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据介绍,目前该团队已经开展了适合溧阳市的稻麦(油)周年丰产优质水稻品种鉴选、水稻智能化育秧技术、机插水稻减肥减排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水稻丰产优质高效协同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并开展了一系列技术观摩培训、稻米品鉴与推介活动。
去年,依托基地实施的水稻丰产优质高效协同栽培技术,被农业农村部列为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该技术在溧阳开展示范,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791.5公斤;团队创新研发的秸秆基质块培育双毯壮秧技术在溧阳基地被首次示范应用,该技术让亩用秧盘数减少一半,亩续秧次数减少一半,显著减少栽插过程中运秧装秧人工消耗。此外,在栽插时采用无人驾驶智能插秧机,省时省工。
“我们的目标就是创建‘政产研学企’合作模式典型基地,协力推进溧阳大米品牌产业高质量建设,带动溧阳粮食产业优质高产绿色高效发展,将团队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成江苏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水稻栽培技术示范基地。”谈及“第一方”的未来,张洪程院士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