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社区和好心人的帮扶,我早就撑不下去了。虽说常州不是我的家乡,但我感受到的,却是家一般的温暖。”10月21日,韦红惠和记者谈及这些年来的经历,虽然数度流下热泪,更多的却是对常州这座温暖城市的感激。
2001年,韦红惠带着8个月大的二女儿,从贵州省三都县来到丈夫韦凡永打工生活的地方——丁堰街道常丰社区樟村。她一边打零工,一边照顾孩子。随后的10多年里,她又相继生下了两个孩子,一家人的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也其乐融融。
2012年春节,韦凡永只身回到贵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韦红惠则留在常州。2013年5月,韦凡永在贵州老家发生车祸,导致颈部以下高位截瘫。为了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韦红惠将丈夫从贵州接到常州,同时还要抚育4个孩子。
韦红惠此时在樟村附近的一家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上班。街道、社区和企业心疼她的不易,给予特殊照顾。除了定期走访慰问外,还让韦红惠实行弹性上班制,只要丈夫需要,她就可以回家。每隔3个小时,她就会回家一趟,给韦凡永按摩、翻身和喂饭。每个晚上,她要帮韦凡永做1小时的身体康复运动,防止他机能退化、肌肉萎缩。韦凡永出车祸后,因为胃口不好,身体十分消瘦,体重不满50公斤。她变着法做好吃的,一天分6次喂食,韦凡永的胃口渐渐恢复了,面色慢慢红润了,如今体重已有60多公斤。
生活虽然艰辛,但韦红惠从来没有放松过孩子的教育。她只读过小学,文化程度不高,但她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很注意言传身教,教导孩子们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她反反复复地和孩子们说,眼前的困难都只是一时的,只要一家人一条心,未来会越来越好。韦红惠勤奋坚忍的品质深深地影响了几个孩子。孩子们自小乖巧懂事,会主动帮母亲分担家务。她们没有上过一天补习班,却十分刻苦,爱思考爱钻研,高考发挥也很稳定,老大、老二和老三分别考上了贵州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和天津商业大学。
因为丈夫高位截瘫,往来不便,从2013年起,夫妻俩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不过,浓浓的关爱始终包围着他们,他们也从未感到孤单。一到过年,村委会就会送来大米、油、被子等生活必需品,社区网格员定时上门家访,对接相关部门,为她申请特困职工补贴、金秋助学等各种惠民帮扶政策。她所在的高分子材料公司,更是十年如一日地关心孩子们的学业,多次将助学金交到韦红惠手中,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为了给丈夫看病,韦红惠欠了亲戚10多万元,至今仍未还清。“孩子们和我说不要急,等他们找到工作,欠的钱没多久就能还清。我说,只要一家人齐齐整整地在一起,什么难关都会闯过的。”韦红惠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