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翠娥 王燕 文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最近,一年级家长孙女士有些小烦恼。她说:“孩子别的都好,就是经常会跟老师打小报告,谁下课偷偷吃东西、谁写作业不认真、谁乱扔东西之类的,就连谁背后说了老师坏话他也会去告诉老师。孩子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矩是好事,但他总打小报告,会不会交不到朋友,招人嫌?”
Q:孩子为什么老爱打小报告?喜欢打小报告就是“坏孩子”吗?
A:爱打小报告可以说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这种行为背后有多种心理动机,包括寻求关注、寻求支持、控制欲等。喜欢打小报告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是“坏孩子”。我们先来了解孩子爱打小报告的可能原因。
正义感驱使:有些孩子打小报告是出于正义感,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在维护班级纪律或正义。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值得赞扬的。
寻求关注和表扬:有些孩子可能因为想要获得更多的老师关注或表扬而打小报告。这种行为可能是他们的一种表现自我和获取他人注意的方式。
自我保护:在某些情况下,孩子可能因为害怕或寻求保护而打小报告,例如,当他们认为其他孩子受到了欺负或不公平的对待时。
过于维护规则:有些孩子太过于维护规则,打小报告只是单纯向老师反馈自己看到的信息。
Q:打小报告对孩子的成长有何影响?
A:即便打小报告是孩子的“天性”,也不能任其发展,因为这种行为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与他人交往方面的问题。
破坏同伴之间的信任。频繁打小报告的行为容易导致同伴之间的不信任,影响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例如,一个孩子不断向老师报告同伴的小错误,这种行为可能会引起其他孩子的反感和疏远,甚至导致被报告的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影响班级氛围。
阻碍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当孩子习惯于通过打小报告来解决问题时,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无法得到有效发展。例如,一个孩子遇到玩具被抢的情况,如果总是通过告诉老师来解决,他可能永远无法学会如何自己与同伴沟通、分享和协商。
形成依赖心理。孩子可能会过度依赖大人的帮助,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勇气和能力。例如,一个孩子遇到问题时,总是依赖家长的帮助,久而久之,他可能会失去面对和解决问题的信心,无法独立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Q:孩子打小报告怎么办?家长如何应对和引导?
A:打小报告到底是好还是坏,要看事情的性质。在处理孩子爱打小报告这个问题上,家长要把握好说话的度,既不能完全禁止、否定,也不可纵容、鼓励,正确对待打小报告,才能培养出有责任、有担当的孩子。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选择权,鼓励他们自己做决定,并且相信他们可以自己解决大部分问题,那么孩子就会在反复的自我决策中,学会如何应对困难、如何依靠自己解决各种小问题,也就不会再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打小报告。
给予孩子坚定的爱。一个被爱包裹的孩子,心里永远有一条退路,他会相信自己有一个坚实的后盾,那么他在面对问题时,也会更有勇气。他知道可以尽力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还有人可以给他帮助。
区别对待打小报告行为。如果孩子说的是无关紧要的事情,我们要第一时间告诉孩子,说出这件事情并不会被鼓励;如果孩子说的是重要的事情,比如有小孩子在河边玩水,比如有小孩子玩火,这种类型的事情,孩子说出来了,就要第一时间肯定孩子的行为,因为他在阻止危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