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版:城事 新市井
2024年11月26日

钟楼区“共建·共创·共育”

构建协同育人生态圈,打造学生成长新样态

■本报记者 尤佳

本报通讯员 孙洁 图文报道

记者日前从钟楼区教育局获悉,今年以来,钟楼区在创成“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基础上,形成“政府主导,学校引领,家庭尽责,社会共融”的多元共育工作模式。全区坚持项目化推进,通过深化推进2.0版“六大行动计划”——领航计划、护航计划、尚德计划、阅读计划、陪伴计划、关爱计划,培养认同度高、适应性强、幸福感浓的“钟楼欣少年”。

近年来,钟楼区不断探索儿童生命成长的“N次方”,协同校家社力量构建服务体系,巧用多种资源完善课程体系,构建多层屏障强化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协同育人体系创新。

打造馆校一体的

德育生态圈

今年秋学期开学,钟楼区各校师生共同开展“江南燕·行走的思政课”开学第一课,学子们参观现代新农村、与科技工作者互动,体悟“研”途皆美好,在“学”中悟成长,通过真实的场景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近年来,钟楼区全面推动“大思政课”改革创新,积极打造“江南燕·行走的思政课”,创新推动思政课走出教室,与实践结合、与生活融通。经过实践与探索,“立志之路”“奋斗之路”等8条实境式体验线路精彩亮相,47个教学实践基地成功建成,“1357”实施标准与框架基本形成,构建起馆校一体、企校一体、家校一体的协同育人新格局,引导孩子们争做“江南燕”,爱国爱家;争做“报春燕”,扮美家园;争做“第一燕”,积极向上。孩子们在“行走”中感悟,在感悟中精神明亮、蓬勃生长。

共建有温度的

家庭教育生态圈

由钟楼区教育、卫健、民政、妇联等部门共同实施的“陪伴计划”已在辖区内实践多年。依托“新父母学堂——0—15岁全域家庭教育共育”项目,各部门联动,开展“4个一”工程建设,开发一批儿童家庭教育课程、培训一批学生家长、培养一支家庭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搭建一个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家庭教育陪伴质量。

2024年,钟楼区教育局组织开展“新父母学堂”“让爱更有智慧”等家庭教育专题讲座12场,通过“线上+线下”辐射家长10万余人次。组建家长讲师团,让家长用亲身经验引领孩子成长,近30所学校、幼儿园的90位孩子家长主动提供培训内容,形成100个培训课程。

五星实验小学的“智慧父母进课堂”,邀请兔子灯的传承人沈涛、专业摄影师梁若绮,利用自己的传统手艺和专业技术提供公益培训。荆川小学的“荆溪妈妈故事团”,从原有的20多名妈妈,发展到如今百余名家长参与。花园小学一位参加“爸爸讲堂”培训后的家长说:“听了今天的讲座,我深刻感受到,一名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的父亲,对于孩子的性格养成太重要了。我要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更勇敢自信,也成为孩子心中的大树。”

构建全环境赋能的

心育生态圈

构建“一二三四五”服务体系,打造心理健康精品课程,创建青少年儿童心理辅导阳光驿站……近年来,一条为儿童心理健康保驾护航的绿色通道,正全面贯穿于钟楼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环境中。

据了解,钟楼区聚焦儿童心理健康协同育人服务体系的构建,依托护航计划——“钟楼心力量”协同共育行动子项目,由冠英小学和新闸中学领衔,联合区内9所学校,协同区未成年人指导中心、卫健局、妇联和镇(街道)社区、医院心理门诊等单位,完善联动机制,形成校家社协同运行的心育生态圈。

制作“幸福手账”记下美好瞬间,设计“绘本阅读疗法”帮助孩子认知自我……觅渡教育集团冠英小学的心理健康工作室时刻散发着美好心灵的能量。在这里,由全区心理健康教师和德育骨干教师组成一支心理研究团队,通过课题研究与通识培训相结合,共学、共研、共实践,以读书会、专家讲座、主题沙龙为主要形式,积极汲取优秀心理教师经验,并与学科教师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持续进行高水平课程建模。

搭建“书香伴成长”的

阅读生态圈

连续6年进行儿童阅读启蒙与推广,成立10支阅读推广队,建成8个社区亲子阅读空间,培养400余名阅读推广志愿者,开展阅读推广活动2265场……多年来,南大街街道社区教育中心通过建立阅读站,培育阅推人队伍,举办多元化的阅读推广活动,打通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阅·远”项目。

据了解,钟楼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文旅局、妇联及街道(社区)等多方联动,由常州市实验小学领衔,发掘学校周边阅读空间和资源,打造功能齐全、便民利民、温馨舒适的特色城市阅读空间。

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常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孩子们将家中闲置的书籍拿到集市互换,享受着淘书、交换和分享的快乐;围绕四季变化主题,运河之星幼儿园开展读书分享会,打造行走中“立体阅读”大运河新模式。

钟楼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区将加大区域统筹力度,全面梳理资源清单,深化特色品牌建设,升级打造“六大亮点”,系统架构协同课程,进一步绘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育的“同心圆”。

没有上一篇了... ... 常青里美食持续“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