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洪涛 图文报道
运河旁的戚墅堰老街东段,万安桥下,有一家东街生面店。这家面馆已经开了四十多年的时间,东街很多人是吃着他家的面长大的。运河见证小小面馆的成长,面馆也见证了运河几十年的历史变迁。
戚墅堰东街上的几家生面店,现在只剩这一家了
“以前运河边的东街上有好几家生面店,现在,只剩下这一家了。”王伟荣是戚墅堰东街的老居民,他从小在这里长大,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非常熟悉。东街老街上仍保留着一些老店,其中就包括一家生面店。“这家店的生面,我从十几岁开始吃,现在还经常来买。”
在王伟荣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东街老街上唯一还在营业的生面店老店。这家生面店在运河旁戚墅堰东街的万安桥下,店门口的白墙上写有五个红色大字——东街生面店。大字旁边是橱窗,橱窗是老式的,由一块块木板拼接而成。路过的居民想买面了,就通过这个橱窗和老板交流。
面店旁边的竹竿上晾晒着长长的面条,万安桥的桥头上摆放着竹编筛,里面晾晒着一团一团的生面。
据了解,生面店前身是民国时期的茶馆“罗春阁”,周围几栋民居是不可移动文保建筑,也是罗春阁茶馆的遗迹。
王伟荣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街有茶馆、布店、米市、豆市、药店,光是生面店就有四家。“那时每到集市,人头攒动,几百米的石板街,半小时都走不完。几十年过去了,四家生面店,也只剩下这一家了。”
坚持常州传统做法,这家面店已有四十多年时间了
“我们这个店四十多年喽!”东街生面店的老板名叫李经生,今年70岁,依旧精神矍铄。这个店是夫妻店,每天和李经生一起忙活的,还有他的老伴。
李经生和老伴每天早上5点半就开始忙活,一直忙到下午5点多。两个人做面条采用传统做法,原料也很简单,只有面粉和碱,两者在温水中按照一定比例调和后,经过醒发、压制、冷却等系列步骤,生面条就制成了。
根据面条的宽度,李经生老两口做的面条分为银丝面、挂面和韭菜宽(和韭菜叶的宽度一样)。除了面条,他们还做米粉。
现在,李经生老两口每天做面条五六十斤。前来买面条的大多是像王伟荣一样的老顾客,且以戚墅堰人为主。
“常州市场上现在卖的生面,传统本地面条越来越少。外来的面条,尤其是四川等地做法的面条越来越多。”李经生说,自己之所以这么大年纪还在坚持做生面条,并不是为了要挣多少钱,而是为了乐趣。
而且,他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因和运河有关。悠悠运河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运河人家”。人们选择依河而居,在岁月长河中,形成了浓厚的运河情结。“我的生面店开在运河边四十多年了,我已经习惯了听船上机器的声音。只要每天听着运河船上的机器声响,我心里就特别舒服。”李经生说。
最多时,一个上午他们就能卖掉500多斤生面
东街生面店具体开始于哪一年,李经生已经说不上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老婆就开始做生面生意。那时候,她自己不生产面条,而是从大面店进面条代销。1984年,我觉得生意不错,干脆就辞职,从上海买了机器,两个人一起做面条,一直做到现在。”
无论辞职前的工作,还是辞职后做生面,李经生都和一个元素有着重要联系,那就是运河。
辞职前,李经生是常州轮船公司的船员,在常州和上海间运输货物。常州运往上海的货物主要是石子,上海运到常州的货物主要是钢材和煤炭。每周一趟,单程二十几个小时。
“大运河常州段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一环,沿线聚集了戚机厂、戚电厂、大明厂、恒源畅厂等一批百年老厂。运河两岸,烟囱林立,厂房很多,需要的原材料大多都是走运河上的船运。”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李经生辞职时,个体户还是新鲜事物。所以,他家生面店的营业执照是挂靠在居委会的。后来,改革开放大潮奔涌,个体户越来越多,他们才去办了个体户的营业执照。
李经生回忆,生面店生意最红火的时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且仍旧和运河有关。“当时,戚墅堰老街这边是远近闻名的大集市,人称‘小无锡’,横山桥、横林、遥观,甚至常州城里、无锡、宜兴等地的人都来赶集。”
据统计,上世纪八十年代,戚墅堰老街的船运航线多达27条,运河上每天都是船来船往的忙碌景象。
“运河上的客流量大,买我们生面的人就多。我记得,多的时候,一上午要卖五百多斤生面。”李经生说。
运河迎来新的生机,来买面的多了一些生面孔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时代发展,交通工具越来越多样化,运河上的船越来越少,往日的喧嚣逐渐归为平静。当时,戚墅堰老街还有一个重要事件——为了治水,运河河堤抬高,老街枕河而居的房屋被拆除,人流逐渐变少。
近年来,戚墅堰东街开始改造,街上几家老店和一批文保老宅留存至今,还保留着旧时的“滋味”。同时,我市加强生态环境整治,运河重新焕发活力。“现在,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前来运河边休闲、游玩的人多了,拍照的人多了,运河又迎来了新的生机。”
如今,李经生发现,来光顾自家生面店的不仅有老顾客,还多了些年轻生面孔。甚至,还有在国外工作生活的客人,回到家乡常州后,专门来店里买生面,带到国外。
已有500多年历史的万安桥,是东街的标志性建筑,东街生面店见证了改革开放后常州漕运文化的发展,也见证了戚墅堰曾经的繁荣。
“俗话说‘小车不倒只管推’。至于做生面,我只要做得动,会一直在运河边做下去!”李经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