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汪磊
摄影 高岷
头马“杨文广”……十马“祠山大帝张渤”,上午9点,在溧阳社渚镇蒋塘村祠堂,虞小华等村民恭敬地将竹马“请”到广场上。竹马一共十匹,是表演蒋塘马灯舞的主要道具。
随后,在激昂的乐声和鼓点中,村民们身穿民族服饰,头戴神秘面具,奔跑跳跃,舞姿激烈、神秘而威严。
在常州最西边的小镇社渚,以国家级非遗蒋塘马灯舞为代表的傩文化,已经成为溧阳一张文化名片。“在远古先民眼里,跳傩舞演傩戏的都是能与神共舞的驱魔人。”虞小华这位年过七旬的乡村“守”艺人骄傲地说道。
20位村民跳傩舞演绎古代战场
“短唢呐,长招军!我吹的就不是唢呐,是招军,一种老乐器。”村民老虞头指着手中的乐器说道。记者看到,招军的形状类似一个喇叭,还接了一段细长的铜管子。虞小华介绍,招军在古代军队中用于召集士兵或作为开拔的信号,因此得名,“和喇叭相比,音色单一,具有刺激性。”
只见老虞头双手握住招军尾部,嘴巴用足力气,腮部鼓起。一瞬间,尖锐粗犷的声音响了起来,其他4位村民,在一旁敲锣打鼓。
蒋塘马灯舞表演开始了!10位带面具的村民“骑”着10匹“神马”,踩着鼓点依次进入表演场地,围在一起转大圈。圈中还有5位村民拿着方形旗、三角旗、会旗指挥,“神马”的步伐先慢后快,直到加速小跑。
“大家演绎的是杨家将抗辽的故事,这一幕是杨家将领包围城池的场景,后面还有‘力杀四门’‘破敌攻城’‘全歼敌军’3个场景。”虞小华一边比划,一边介绍。休息十分钟,村民开始下半场表演,演绎杨家将取得胜利后军民共庆,祝福万民安居乐业的情景。“马灯舞以跳大场(群舞)为主,祈求风调雨顺,众生平安。”虞小华说,从傩的字面意思也能看出来,一半为“人”,一半为“难”,有避难的意思,驱逐灾难瘟疫疾病。
一个在社渚家喻户晓的传说故事
在小时候,虞小华就听长辈们讲过这样一个传说故事,可以说在社渚是家喻户晓。“蒋塘村有30多户农家,大多姓虞,大人们跟小辈讲的就是老祖宗虞顺的故事,这也关乎我们蒋塘马灯舞的起源。”
传说蒋塘竹马灯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该村贫民虞顺揭竿而起,组成了数百民众的反朝廷义军,后遭遇官兵围剿。虞顺被捕后充军到中俄边境,白天讨饭,夜宿破庙。
“虞顺的传说有很多版本,他被捕充军后,有版本说他看到当地人用纸糊的马跑跳腾跃,说是祭祀满门英烈抗辽杨家将,然后借当地人的战马回到故乡。回到蒋塘村后,战马积劳成疾一卧不起,蒋塘人民跳起马灯舞纪念英雄的战马;还有版本更玄乎,说是虞顺在破庙祈祷骑战马回故乡,半夜果然有一匹马走进破庙,背着他就飞回了蒋塘村……”说起虞顺跳马灯舞的故事,虞小华津津乐道。一旁的村民也在活灵活现地讲述着,他们从长辈那里听来的版本。
从小跳傩舞演傩戏的乡村“守”艺人
听着虞顺故事长大的虞小华,自幼就跟老艺人学跳蒋塘马灯舞,不仅学会了这一传统舞蹈,而且掌握了“出马”演出的整套祭祀方式。在他的儿时记忆中,蒋塘马灯的表演队伍十分庞大,有150多人,但慢慢地就散了。
“马灯队散后,大家就不跳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逐渐恢复起来。我很快报了名,开始在队伍里打杂,几年后就成了领头的现场指挥。现在么,蒋塘马灯成立了马会,有一套完整出马的规矩,一步也不能马虎。”虞小华不仅带领村民外出表演参加大型活动,还对参加马灯舞的队员开展培训,为社渚培养了很多马灯舞表演骨干。同时,推动马灯舞进校园,激发娃娃们对于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
2011年5月23日,竹马(蒋塘马灯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虞小华在2020年也入选了第五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十匹“神马”4年换一次,如今篾匠难寻
表演结束,虞小华收拢队伍,十匹“神马”威风凛凛地站成一排。70岁的黄玉良是队伍里的骨干,整理着“神马”的头套,用剪刀剪去露出来的线头。让老人感到骄傲的是,这十匹“神马”的战衣,都是他家人做的。“弟弟、弟媳,还有弟媳娘家,都是纯手工缝,一匹马的战衣,要两天才能‘套’起来。马头这个造型最难弄,要花费很大功夫。”老人兴致勃勃地指着“神马”的眼睛,“这个眼睛有神的吧?是我们家里的旧灯泡。”
每一件战衣缝制完成后,还要举行一个祭祀的仪式,才能成功套上“神马”。“小时候听老人说的,不举行这个仪式,怎么也套不上去。一烧香一拜,很顺利就套上去了。”黄玉良眼里露出了崇敬的表情,“这可不是迷信啊,就是老一辈的口口相传,小辈就传承了下来,也是一种传统文化。”
战衣是村民手工制作,10匹神马的“骨架”,都是用竹篾仿马扎制,神形兼备,栩栩如生。“战马4年更换一次,现在这十匹已经使用了3年,蛇年春节可能就是它们最后一次演出。”虞小华已经在四处联系有经验的老篾匠,“我们之前更换过四五次,都是找的高淳的篾匠,他90多岁做不动了,推荐了一个人。但推荐的这个篾匠,现在也不一定做了,可能还需要他给我们再推荐。”
社渚民间马灯舞表演队伍有十几支
位于社渚镇东南部的溧阳傩文化博物馆,是江苏省内唯一的一个集收藏、展出和研究为一体的傩文化大型专题博物馆。博物馆主要陈列了部分明、清时期以来的各类傩神案画、傩面具、傩法器道具以及傩文化研究成果和傩文化活动图片。
在博物馆二楼,蒋塘马灯舞的竹马道具,被放在最醒目的位置。“我们镇现有保护较好的傩舞项目十多个。其中,蒋塘马灯舞是溧阳市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社渚镇文化站站长毕俊说,社渚民间的马灯舞表演队有十几支,“逢年过节,经常能拉出去表演的队伍,也有七八支。傩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更多人了解溧阳这张国字头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