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版:小记者·百草园
2024年12月19日

常州经开区第二实验小学常报小记者特别体验

竹韵新声 匠心传承非遗文化

12月2日,常州经开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常报小记者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竹编艺术课。通过动手实践,他们不仅了解了竹编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还亲手制作了精美的作品。这不仅是一次传统手工艺的学习,更是一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探索之旅。

老师向我们展示了竹编产品,包括斗笠、竹席、竹制陶瓷框架和各种竹筐。她询问我们是否知道竹编的发明者泰山,他是鲁班的弟子,发明了多种竹编物品,教室里响起惊叹声。

接着,老师向我们展示了竹编画作品——一幅“春”字图,由多彩纸条编织而成。老师随后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张印有蝴蝶图案的A4纸和一些彩色纸条。老师指导我们制作:首先对折A4纸,剪出形状,然后在背面粘贴同色纸条,并用“挑一压一”的方法交替编织其他两种颜色的纸条。我迅速投入制作,手指忙碌地翻飞。最终,我第一个完成竹编画,老师奖励了我一个小挂件!

常州经开区第二实验小学

六(1)班 王喆

指导老师 何良娴

我们首先了解了竹编的悠久历史和它在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重要地位。老师提到,竹编艺术包括起底、编织、锁口三个步骤,主要使用经纬编织技术,结合多种技巧,创作出各种图案。随后,老师展示了竹编的制作过程,激发了我们动手尝试的欲望,我们急切地开始学习和实践,制作了竹编画。我模仿着老师的做法,先制作了画框,接着数了数自己的纸条,随后一根根地按照颜色排列好,运用“挑一压一”的编织技巧,将彩色纸条巧妙地编织在画框上,最后将它们粘贴固定,一个精美的蝴蝶竹编作品就这样诞生了,我对此感到非常满意!

常州经开区第二实验小学

五(1)班 乔映皓 王陈宇

指导老师 张桦

活动开始,老师引导我们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艺术。在竹编课程中,为安全起见,使用彩色纸条代替竹条。我们先在白纸上剪出蝴蝶形状,然后用最多纸条粘贴在最上方。按照指导,我们依次编织:挑出单数纸条,插入一种颜色,再挑出双数纸条,插入另一种颜色……编织完成后,我粘贴底部并剪去多余纸条,作品完成!我很高兴参与竹编活动,期待未来用真竹条编织。

常州经开区第二实验小学

五(1)班 陆思妙

指导老师 张桦

老师介绍,竹制品使用历史悠久,竹材因弹性、韧性和耐用性较好,成为制作器皿的主要材料。听完讲解后,我们开始实践,我采用“挑一压一”的编织方法。首先,按颜色对纸条进行分类并整齐贴好;接着,用不同颜色纸条编织;最后,用双面胶固定,完成竹编作品。制作过程中,我曾想放弃,但坚持了下来。尽管作品不完美,但想到是自己努力完成的,心中便感到甜蜜。今天的活动让我深刻理解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常州经开区第二实验小学

六(2)班 叶梓萱

指导老师 陈婷

竹编工艺源于新石器时代,蕴含历史和民族智慧。活动开始时,老师教我们竹编基础,然后我们开始动手制作。首先,对折A4纸,剪下纸上的蝴蝶图案,将其镂空。接着,在另一半纸上贴上双面胶带,用彩色纸条编织,覆盖纸面,再按顺序交替横向放置两种颜色的彩条。这次活动让我们深刻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尽管未亲手使用竹条,但整个过程让我感到愉快和满足。

常州经开区第二实验小学

六(2)班 施孟然 季星威

指导老师 陈婷

携手逐梦 “袋”爱回家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