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舒翼 常法轩) 11日,常州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常州市法院破产重整典型案例(2021—2023)》,总结了常州法院近年来破产重整工作情况。破产审判庭庭长王星介绍,今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已审结破产重整案件7件,另有18件正在办理,挽救企业数量有望达到前三年的总和。
据了解,2021年至2023年,全市两级法院利用破产重整机制,挽救了26家企业,成功化解不良债权近70亿余元,盘活土地、房产超100万平方米,保障了700余名职工就业稳定,并已为地方财政创造税收7000余万元。被重整挽救企业既包括建筑施工、机械制造、纺织印染、房地产开发、五金化工等传统产业,也包括新能源、合成生物、医疗器械、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既有重资产的大中型企业,也有轻资产的小微企业。
“通过破产重整制度,涉及华光电缆、国宇环保、永迈循环等一系列具有良好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经济效果的重整案件成功办结,一批涉新能源企业、小微企业、房地产企业得以保留资质、品牌、专利、市场等无形资产,成功实现腾笼换鸟、优质资源重构。我市多件重整案例被写入2021年度、2023年度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人大工作报告,入选2022年度、2023年度江苏法院破产审判典型案例。”王星说。
王星介绍,近年来,市中院先后出台《审理重整案件工作指引》《关于优化破产财产处置及招募投资人工作流程的实施意见(试行)》等规范性文件,从破产重整、预重整的各流程审判规则制定,到重整投资人招募的市场化、规范化要求,打造破产重整机制“工具箱”。针对破产重整意向投资人招募难的问题,市中院在京东官网搭建常州市破产企业信息平台,链入常州政务服务网,联合市商务局,实现司法程序处置破产资产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的有机融合。市中院指导全市两级法院不断推进破产原因识别、重整程序启动关口前移,迅速将“生病企业”纳入重整救治范围,因企施策、因案施策,助推企业重整再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