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嫄 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岁末临近,在常台胞张凯铭格外忙碌:作为台企专案部经理,企业生产到了冲刺阶段;作为新北区三井街道河海社区的志愿者,他还在积极融入常州基层社会治理参与者的新角色——今年4月,他成为台胞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全市第一人。
出生于1978年的张凯铭,4年前由总公司派驻来常,担任常州中端电器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员。张凯铭积极参与公司与河海社区共推的社会公益活动,也因此成为河海社区台胞志愿服务队的首位台胞志愿者。今年下半年,河海新村进行老小区改造,张凯铭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实地查看并提出适老化改造建议。
河海社区党总支书记周雷说,支持台胞深度参与社区共建,探索“两岸一家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是河海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社区上线“台胞E+”社区台胞服务小程序、揭牌全市首个社区“台胞调解工作室”、成立台胞志愿服务队、推出“台海连心”爱心暑托班……
服务增效,厚培台胞共治的新土壤
今年4月26日,河海社区党总支组织举办“台胞参与社区治理”专题活动,上线了我市首个社区台胞服务小程序“台胞E+”,揭牌了我市首个社区“台胞调解工作室”。前者为台企和台胞提供企业资金扶持、政策咨询,以及个人医保、证件办理、出行服务、子女就学、丧葬服务等绿色通道和预约服务;后者以“两岸一家亲、同胞融合情”为治理理念,聘任台胞、台属为社区微网格员,再邀请其参与基层矛盾调解服务。
“三井街道有10家台企、260多名台胞台属,其中不少人工作、生活在河海社区。他们遇到的问题有相似性,相互之间沟通也更为顺畅。我们希望能以此为契机,从一个人、一支队伍开始,让更多台胞台属参与到社区生活中来。”周雷说。
周雷说,台胞来常后因对大陆政策和法律不熟悉,有时会影响其生活。有了台胞志愿服务队,不仅能为他们做好“转译”,也能及时向相关管理部门反馈,灵活机动地维护台胞权益。
溯源文化,拓展台胞共治的新领域
今年夏天,河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出了“台海连心”爱心暑托班,围绕“两岸一家亲”主题,组织孩子们走进在常台企,通过既“托”又“管”还“学”的方式,为台胞子女带来了安全、健康、充实、快乐的公益暑假生活。1个月里共吸引了55名孩子参加。
暑托班的班主任蔡旻如是台胞志愿者,目前在中南大学就读。她的父亲2000年左右从台湾来常做焊接设备生意,去年11月因脑梗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河海社区获悉后,很快结合相关政策帮这家人解了燃眉之急,让蔡旻如能够安心求学。怀着感恩的心,蔡旻如用生动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台湾和常州的文化异同。
“推动台胞共治,可以从增进两岸青少年的相互了解开始。”周雷说。
拓展就业,预见台胞共治的新路径
台属Kelly2019年来常,她的丈夫陈品辰是位来自台北的设计师。夫妻俩如今不仅居住在河海社区,还在此开了家美容美发店,因技艺精湛、服务周到,有一批稳定的顾客。今年4月,夫妇俩申请加入了台胞志愿服务队。
此前,河海社区曾邀请Kelly夫妇为社区居民开展造型设计相关的美育小课堂,广受好评,甚至有居民提出要向他俩学艺。当“青年夜校”的风潮吹进了河海社区,周雷觉得:“如果时间合适,可以邀请Kelly夫妇来开设相关课程,为居民培训。”
今年11月,台企九曜教育与河海社区共同推出养育沙龙与亲子阅读系列活动,帮助社区居民应对年轻父母养育难、育后婴幼托管难、隔代长辈教育难等问题。周雷说,创立于南京的九曜教育,是一家致力于早期教育和托育产业的企业,去年计划搬到常州时,社区根据其需求,积极帮助企业寻找场地并使之成功落地。目前该项目已入选“龙城英才计划”第25批领军人才创业类项目,并与常州市妇幼保健院达成了合作,提供医育结合照护小组服务。
周雷表示,下一步,河海社区将依托现有阵地与平台,继续在台胞参与社会治理上进行探索,巩固“社区网格员+台胞主任助理+台胞志愿队+居民”的两岸融合模式,推动基层社区治理赋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