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杨成武 纪连元) 新建小游园、道路硬化改造、健身设施更新……漫步在金坛区指前镇王母观村,焕然一新的农村基础设施不仅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优化了人居环境,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在指前镇,公共基础设施不仅建好,更能管好,探索建立起管护体制。
在农村地区,路灯“失明”、设施缺失、道路破碎等情况时有发生。确保各类已建成设施持续稳定运行,必须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指前镇都一一予以明确。
首先是建立一个“数据库”。指前镇对12个行政村共10个行业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及其维护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形成一份管护设施清单。同时结合区域内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管理制度,形成清晰明确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台账,按产权归属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
其次明确“谁来管”。指前镇成立“指前镇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体制改革工作专班”,构建以政府为主导、行业部门主管、村委会(村民和企业)执行三位一体组织体系,统筹考虑政府事权、资金来源、受益群体等因素,合理确定管护主体,探索建立了以志愿者服务、老党员、村组干部、环卫员为主体的管护队伍,形成公益为主、报酬为辅的工作模式,设立道路、水利、卫生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管理员,并加强管护人员培训指导,确保满足管护工作要求,确保“事有人办”。
最后还要弄清楚“怎么管”。出台《指前镇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管理办法》,确保“责有人担”;出台《指前镇积分制管理方案》,落实农户房前屋后的“四包”责任制;制定《指前镇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评价制度及细则》,以奖励、评优评先方式有效地调动参与管护主体的积极性,保障试点工作的扎实落地。
指前镇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中存在的痛点、难点,积极探索创新路径,重点关注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类设施及农村水利类设施2个重点行业,同时设立王母观村、新河村、岳阳村3个试点村和镇农业园区、镇北部片区2个试点区,以点面结合的方式逐步推进改革试点。通过不断优化管护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了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
如今在指前镇,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田间地头,都能感受到这一改革带来的显著变化。今年以来,在试点村和试点片区,改造小游园250平方米,更新健身器材12件套,维修破损公共场地1000平方米;开展村庄道路硬化改造近1000米,排水沟渠改造300余米;同时开展主干道沿线环境提升2公里,改造道路沿线家门口小菜园约800平方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