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于远航 张杨 高磊 图文报道) 记者从常州仲裁委员会获悉,江苏新能源争议仲裁中心自2023年12月8日在常州揭牌运行以来,已受理新能源领域案件166件,标的额达10.27亿元,受案类型涵盖能源管理、技术开发等10个领域,当事人覆盖国内外39座城市,51.4%的案件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为外地企业,“苏新仲”作为体现江苏特色、新能源特点的专业仲裁服务品牌效应初显。
以光伏、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是我国近年来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代表之一。《绿潮涌动 数转新篇:新能源行业数字化白皮书2024》中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新能源行业的主要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企业也逐步从“批项目、拿补贴”的抢装时代转入高质量发展、市场化经营的新阶段。
中心负责人张翔表示,新能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高效能的法治保障和高品质的法律服务。江苏新能源争议仲裁中心的成立,主动对接了行业发展需求,为市内、省内乃至全国的新能源行业纠纷,提供了“专科门诊”,化解了“疑难杂症”。
江苏某电子公司与泰国某科技公司自2021年起签订一系列买卖合同约定采购光伏设备,后双方在履行供货合同过程中发生了纠纷,需要走法律途径解决争议。新能源项目,特别是涉及光伏、风电、储能等行业,有其专门的质量、安全等规定,新能源领域专业知识的储备程度直接影响着争议化解的质效。考虑到海外诉讼成本较高且项目专业性较强,双方最终选择江苏新能源争议仲裁中心解决纠纷。
“仲裁具有不受地域管辖限制的特性。我们在84天的时间内,按照法定流程组成仲裁庭并进行庭审调查,对该起涉外案件做出裁决,为当事人节约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成本,仲裁双方对这一结果表示认可,纠纷得以妥善化解。”仲裁员许建军说。
据悉,中心组建了由国内外知名新能源行业技术专家、研究人员、法务主管等组成的国内首支新能源专业仲裁员队伍,同时与10家新能源行业专业鉴定评估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依靠专业力量支撑,中心的新能源案件审理效率明显提升,平均审理期限为79天。
在办理仲裁案件的基础上,中心进一步延伸服务链,加强仲裁与新能源行业的联系。“成立一年来,中心走访了江苏省能源行业协会、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深入理想汽车、比亚迪常州基地等26家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在新能源产业发达的薛家镇、罗溪镇设立仲裁服务联络点,下沉一线为新能源企业提供全流程商事仲裁和调解服务产品。”张翔说。
与企业交流中,中心了解到大量新能源企业正在积极“走出去”,急需了解国际投资环境,掌握境外投资的策略和方法。为此,中心携手国内知名法律服务机构、高校、国内外一流仲裁机构、研究机构,公益性、经常性开展新能源企业出海相关法律研讨活动,从投资经营、法律实务、金融实践等方面为新能源企业提供宝贵经验和有益建议,为新能源企业“出海”远航提供了法治保障。
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处长郭兵表示:“新能源是我省重点打造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常州结合城市发展定位,设立江苏新能源争议仲裁中心,主动对接新能源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企业,积极创新服务举措,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苏新能源争议仲裁中心是我省仲裁创新发展的有益探索,我们将发挥仲裁制度优势,进一步拓展新兴领域仲裁服务,全力护航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