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芮伟芬 杨成武) 1月9日上午,出席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各代表团召开小组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审查常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及相关草案、常州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及相关草案。
“人才”被反复提及,显示出代表们对未来发展“第一资源”的求贤若渴。
王国代表表示,在智能制造的大潮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建议政府进一步深入企业,精准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主动出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到常州、了解常州、扎根常州,为企业乃至整个地区的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李雄威代表来自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他说,学院将结合我市2025年工作重点,持续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向,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服务常州的产业发展。周云东代表表示,为响应我市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的号召,要进一步发挥住房公积金的催化作用,吸引更多在常高校毕业生留常、外地毕业生来常。
“领跑”凸显了发展的气势与信心。
朱威代表来自溧阳高新区。“今年,我们要在近零碳园区建设方面领跑全省、领跑常州,通过新场景的应用,引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让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更好地‘开花结果’。”他说,政府工作报告中3次提到溧阳,其中2次提到溧阳高新区,让他备感骄傲,更觉责任重大。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溧阳高新区将全力打造近零碳园区示范样板,为加快发展我市新质生产力、践行“双碳”战略、建设新能源之都贡献溧阳高新力量。
创新是发展的路径。来自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的范新华代表说,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建议聚焦产业规模、产业集群效应、产业生态,推动行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部门支撑,发挥平台作用,打通生物医药创新链、资金链和产业链之间的堵点,提升创新成果转化率,不断增强我市医药工业竞争力。来自新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陈新中代表表示,将全力抓好创新研发和生产经营,加快推动下属新日催化剂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催化剂项目建设,将报告中“着力强化创新引领,加快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号召落地落实。
生态是发展的底线。于乐代表是一名基层环保工作者,他对报告中“太湖治理纵深推进,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的内容印象深刻,“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常州,是我们走向更好未来的底气”。他表示,将身体力行不断推进生态保护,建议进一步深化太湖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不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民生是发展的目的。作为一名社区基层人大代表,李晓婷说:“最大的感受是温暖。日常工作中,我接触的都是最基层的老百姓,他们的感受是‘万亿之城再出发’取得好成绩的最佳证明。加强社会保障、推进适老化改造等民生政策,让老百姓体会到了发展的红利;提升低保待遇、强化兜底救助、老年人助餐补贴同城共享等民生福利,让老百姓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她表示,将认真履职,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为居民服务,做好百姓的贴心人。
各代表团小组会议还审议了市民生实事候选项目,酝酿了各类人选建议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