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汪磊
本报通讯员 顾燕 图文报道
全市50.2万户租赁住房登记率、隐患排查率均达95%,租住人员信息采集率达90%,全市共排查安全隐患10.9万处,研发“常州市住房租赁服务管理平台”……2024年以来,市公安局会同属地党委政府和住建、消防等部门全力构建租赁住房安全管理体系,全市租赁住房未发生有影响的重大安全事故。
12家职能部门
成立“租安委”
在常州公安牵头下,我市成立市租赁租房安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租安委”),含公安、住建、消防、综合执法、供电公司等12家职能部门和单位,统筹开展全市安全管理工作。此外,全市62个镇(街道)成立租赁住房安全管理综合协调机构,加强问题短板联查、安全隐患联处、重大风险联控、防范知识联宣。
自成立以来,市租安委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累计行政处罚1036人次、批评教育820人次。常州公安发挥主力军作用,社区民警率网格员滚动排查治安、消防、房屋结构等安全隐患,隐患类型、现场照片、整改流程均全量汇聚到“常州市住房租赁服务管理平台”。
目前,全市共排查安全隐患10.9万处,其中消防隐患8.4万处、住房隐患2600处、用电及燃气隐患1.8万处。先后在常州经开区横林镇、武进区鸣凰镇召开全市租赁住房安全隐患整治现场会,因地制宜推行“智能门锁”、第三方公司托管、“瓶改气”专项整治等模式。
一个“平台”
助力闭环式管理
常州公安人口管理部门研发“常州市住房租赁服务管理平台”,嵌入“我的常州”App,实现掌上申报采集无感跳转,群众通过手机端即可自主申报出租房屋信息,相关信息融合接入“常州市城市运行智能枢纽”。同时,各级公安机关组织力量沉入社区,对出租房屋开展拉网式排查、实时化管理。
常州公安联合市城运中心建立“租赁住房安全管理一件事”协同机制,简易隐患立查立改,疑难问题跟进整治,实现全流程隐患闭环处置;明确各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和镇(街道)属地责任,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和安全宣传教育,2024年以来,推动重点隐患整改率超80%,村(居)民委员会集中组织培训2100次。
拿出“办法”
形成长效化管理
去年,常州公安制定《常州市住房租赁备案管理办法》,明确隐患整改标准,引导群众自觉遵守安全规范,聚焦重点部位形成长效化管理:紧盯城中村、拆迁安置小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周边等群租房聚集区域,挂牌整治7个市级重点地区,对隐患易发、多发、难整改部位,会同属地镇(街道)按照“一地一策”落实靶向整治。
各地公安部门牵头,组织对租赁住房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违规存放使用瓶装燃气、私拉乱接电气线路等重点隐患开展集中整治,并及时“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复、隐患反弹。组织开展“拆窗、破网、清通道”专项行动,清理打通消防通道1.1万处,拆除防盗窗(网)5550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