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常州新闻·要闻
 第A02版:常州新闻·民生人文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常州新闻·市场服务
 第A05版:常州金融
 第A06版:常州影像
 第A07版:常州新闻·综合
 第A08版:广告
 第B01版:常州新闻·社会现场
 第B02版:文笔塔·情感
 第B03版:体育新闻
 第B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C01版:白领周刊
 第C02版:白领周刊
 第C03版:白领周刊
 第C04版:白领周刊
第A06版:常州影像  
    标题目录
“鱼父”刘正建
常州日报 数字报纸
常州日报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2
2014年5月30日

“鱼父”刘正建

  数以万计的鱼苗从孵化车间里开始了它们的生命之旅。

  在人工孵化板上,一般两到三天就可孵化出鱼苗。

  由于鱼苗密度较高,他们每天定期查看,防止鱼苗缺氧。

  用量筒观察鱼苗的生长情况,鱼苗开始进食人工饲料时,成活率将大大提高。

  扫描种鱼背部的芯片,准确掌握种鱼的生长信息。

  根据工作日程安排,适时适量注射催产剂,让母鱼快排卵,让公鱼快排精。

  拉网捞鱼,挑选优秀的亲本种鱼。

  通讯员 王德安 

  本报记者 张海韵  摄影报道

  5月11日上午,当记者来到武进区前黄镇灵台村常州市水产良种引繁中心时,刘正建和同事正忙着给素有长江四鲜之说的长吻  注射催产剂。每年的春夏之交,是鱼类繁殖季节,时不待人,繁育鱼苗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为此,大家已经连续10多天没有回家,吃住都在引繁中心。

  刘正建今年32岁,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原上海海洋大学),受常州市农委主要领导的盛情相请,2009年5月1日,来到常州市农委下属的这个引繁中心,就任副总经理,并和其他三位同事一起,专门从事鱼类资源的引进与繁育。

  近年来,他们先后成功繁育出长吻  、鳜鱼、匙吻鲟、黄尾密  等鱼苗,成活率从最初的30%上升至80%以上。数以万计的鱼苗从他们的孵化车间里产生,难怪有人诙谐地称他们为“鱼父”。

  引繁中心占地496亩,是全国珍稀濒危水生动物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也是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有池塘养殖区、生态养殖区、新品种引试区、湿地净化区、种苗繁育区和休闲渔业服务区等六大功能区。主要养殖了匙吻鲟、长吻  、胭脂鱼、黄尾密  等四大特色品种,同时还有鲢鱼、草鱼、河蚌、田螺等其他水生动物,这些都是为了生态放流,保护长江自然资源,净化长江和城市河流水质所做的准备。因为匙吻鲟是外来鱼种,对它的引繁只是为了丰富市民的菜篮子,所以不在每年我市农委组织的放流鱼种之列。

  该中心3200条亲本种鱼实行信息化管理,在每条亲本种鱼背部植入了信息芯片。通过电脑,即可读取该鱼的详细资料,使催产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为了培育出健康的鱼苗,每年11月份,他们会挑选出优质的亲本种鱼,放入人工模拟长江流水环境的驯养池,让种鱼在人造自然环境中加强性腺发育,促进母鱼卵子健康成长。隔年春夏之交,他们围网捕鱼,挑选优质亲本种鱼转送至“待产”缸,适时注射适量的催产剂,日夜值班,静候种鱼产卵。

  刘正建说,“由于母鱼排卵必须在2分钟内对鱼卵实行受精,否则卵子就会死亡,所以,不管深更半夜,只要母鱼开始排卵,大家都会全力以赴,进行人工挤卵受精!这样可以提高受精率。”

  每当完成种鱼排卵受精工作后,定期查看孵化缸鱼卵孵化中的细微变化。测量水温、控制水流速度、检查气泵充气供氧量,查看鱼卵,还不时挥舞着巴掌,驱赶着蚊虫,耐心等待着一批批“鱼苗宝贝”的诞生……

  “因为病鱼体弱,会随风漂流到下风口的岸边,我们在晚间巡塘更容易发现病鱼。早发现,早治疗。”刘正建穿上高帮雨鞋,拿着手电筒走出办公室。

  夜晚的河塘,是蛇类频繁活动的理想场所。剧毒的蝮蛇和金环蛇是这里的常客,要格外小心。为了防止被毒蛇咬伤,巡塘必须穿上高帮雨鞋,即使再热也要忍受……

  刘正建整天忙碌在引繁中心,一干就是5年,平时很少回家。小刘感慨地告诉记者:“有几次老婆从苏北来看我,看着我吃住在育苗车间,为了陪我,索性她自己也把棉被搬到了车间,夜晚总会有水珠从屋顶滴落到我们的脸上,有一股充满了甜蜜的爱情味儿。”

  在小刘看来,每当一批批鱼苗孵化出来,兴奋的程度,真不亚于生个大胖小子。

  5月26日晚上,记者接到刘正建的电话,他兴奋地说,又有一批长吻  成功孵化出来了!这次受精率达90%,孵化率也达90%,是个不小的成绩。

  鲜

  危

  鲜

  固

  鲜

  危

  鲜

  危

  鲜

  危

  鲜

  固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