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常州新闻·要闻
 第A02版:常州新闻·综合
 第A03版:常州新闻·市场服务
 第A04版:综合
 第A05版:财经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国内
 第A07版:白领周刊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社会现场
 第B02版:沐浴阳光
 第B03版:体育新闻
 第B04版:常州影像
第B04版:常州影像  
    标题目录
红色风景线
常州日报 数字报纸
常州日报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2
下一篇4  
2014年8月29日

红色风景线

  头顶书本,迈出轻盈的步子,每次训练都要往返数十次。

  熟练背诵城市公交线路和城市主要景点,成为她们的必修课。

  只要旅客需要帮助,红衣天使总会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

  有问必答,让旅客满意,是客服姑娘们不懈的追求。

  空余时间,自己动手做插花,把美丽传递给过往的旅客。

  更衣、化妆、盘发髻,是她们每天上班的第一件大事。

  站直、收腹、挺胸、轻咬吸管、练习微笑,每周严格的礼仪训练从这里开始。

  红衣是她们的标志,微笑是她们的语言。旅客称她们是常州“活地图”,也有人称她们为“红衣天使”,她们像一团团悦动的火焰,为旅客提供春天般的热情服务。……她们就是一群在常州门户工作的年轻女孩——常州客运中心管理公司客服团队。

  走进常州客运中心的地下换乘大厅,最夺目的无疑是明亮灯光照耀下的客服中心。客服中心现有18位客服人员,平均年龄26.5岁,最大的32岁,最小的24岁。

  时针刚到7:00,红色服务台后的更衣室内传出一阵笑闹声,5位早班客服人员正在做着上岗前的准备:换工作服、梳发髻、化工作妆……15分钟后,随着组长吴燕的一声“集合”,大家一字排开,接受岗前检查,工装是否整齐、工号牌佩戴是否一致、妆容是否亲和等都是必查项目。

  7:30,客服人员准时出现在红色服务台。“到城铁站,请从这边自动扶梯上去。您可以去那里买票坐车。”“是去清潭新村吗?您可到南广场坐12路公交车。”类似旅客这样的问询,她们每天要回答4000多个,碰上节假日,来服务台咨询的旅客就更多。除提供问询服务,客服姑娘们还要为聋哑旅客提供手语服务;寻人寻物广播、急救包扎、轮椅推送和义务小推车等便民服务,收到各种失物时,她们会通过播广播、发微博或转交公安部门等方式,将失物及时归还失主。

  9:00,客运中心来了一位脚部受伤的旅客,客服叶程为其简单处理伤口后,用爱心轮椅将其送到出租车上客区,为他开辟打车绿色通道;

  9:15,一位大妈拖着大包小包艰难地行走,叶程利落地取来小推车,帮着大妈把行李送到了长途汽车站。回来时,她已是满头大汗;

  ……

  14:30,忙碌了一天的姑娘们,已到了交接班时间。

  早、晚班交接后,这群姑娘并没有匆匆离开,而是投入到了志愿者队伍中。走出客运中心,走进敬老院、福利院、警局、军营、义务植树基地等,开展敬老爱幼、助残帮困、拥军爱警、护绿环保等志愿活动,已成为客服姑娘们业余生活的一部分。

  吴燕告诉记者,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服务工作,她们定期组织进行形体礼仪、医疗急救、消防安全、公交线路、铁路及长途客运信息等知识和技能的业务培训,通过“三比三争”(比业务过硬、比礼仪规范、比文明服务;争做岗位能手、争做礼仪标兵、争做文明使者)业务技能测评,保持窗口的良好形象和优质服务。

  客运中心投运4年多来,客服团队微笑回答了近800万人次的问询,发布了1218条寻人寻物广播启事,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旅客提供义务运送行李、急救包扎、轮椅服务等人性化服务4000多次。客服姑娘们用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心一意为旅客服务,一言一行树常州形象”的承诺,尽己所能,让旅客更舒畅、更舒心。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