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常州新闻·要闻
 第A02版:常州新闻·民生人文
 第A03版:常州新闻·市场服务
 第A04版:财经新闻
 第A05版:常州金融
 第A06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A08版:娱乐新闻
 第B01版:常州新闻·社会现场
 第B02版:文笔塔·情感
 第B03版:体育新闻
 第B04版:常州影像
第B04版:常州影像  
    标题目录
褚林海的年“轮”
常州日报 数字报纸
常州日报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2
2014年12月5日

褚林海的年“轮”

  下雨了,得闲在家,老褚又开始保养他的“钻石”。

  车证、商标、钢印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缩影。

  青果巷52号,是当年老褚返城工作过的地方,拍个照片留作纪念。

  老褚认为,骑车养身,练字养心。

  打谷场上,老友相聚,一杯清茶,不亦乐乎。

  沿着新扩建的S241省道,去当年插队的联丰村。

  何嫄 张海韵 尹丹蓓  摄影报道

  不久前,在常州首届复古骑行上,一位骑着28寸老旧自行车的长者,衣着略显保守,轻快骑行在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潮人中,显得特别醒目。

  他叫褚林海,今年64岁,家住花园南村。骑自行车是他的爱好,与车子的缘分,几乎刻满了褚林海的岁月年“轮”。

  褚林海的“座驾”,是一辆1953年东德生产的钻石牌自行车,这是1973年他在南大街利群调剂商店,花63元买的二手车。“当年这车是由苏联转销我国的,新车售价高达200多元人民币,还可以分期付款呢!”

  1968年,老褚和其他三位同学一起下放到金坛白塔公社三队。当时常州到金坛的长途车票是0.92元,再转车到白塔还需0.15元,为了省钱,他经常骑着“钻石”,往返于金坛和常州之间。1978年回城,他被分配到当时的文化宫车行车辆钣金社工作,1995年,褚林海被调到自行车总厂做质检员,1999年,他又到常州齿轮厂做电动车,直至退休,他始终做着与“车”相关的工作。

  36年来,褚林海几乎一直骑着他的“钻石”上下班,这也让他内心深处满怀着对车的眷恋。

  他清楚地记得,1983年3月,他独女出生后,自己就是用“钻石”把妻子和孩子接回家的。而现在,即便车架钢圈已经历时间风蚀,但搬运15斤重的煤气瓶却也不在话下。

  爱车的老褚,有空总爱拿起工具拾掇拾掇这辆车。修车时,他特地称过“钻石”的车架,有5斤重,钢圈是铝制的,十分轻;但同样材质的前叉,却有2.5斤重,呈扁圆形,可见前轮耐冲击是当时东德工程师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现在保留下来的,就是车架、 前叉、钢圈、车把和整套刹车,其他易损零件换了不知多少遍。

  褚林海感叹:“老东西质量就是好哇!”他说,爱惜是好习惯,勤俭是美德,爱物有物,如果你爱车,车就会好好陪着你。就像他存放在家里28年的1987年挂历,上面是故宫藏品清代袁耀的《武陵桃源图》,阳历与今年的刚好一模一样,依旧可以使用。

  2001年,他的妻子罹患卵巢癌,到2012年她去世的这12年里,褚林海一直悉心照料。“那时,女儿正读高三,怕她分心,就自己照顾咯。”后来,老褚的女儿考上南京的大学,并在南京安了家。老褚就独自生活在常州,而女儿有时也回来看看老爸。

  多年来,在阴历二月廿八,老褚都要从常州骑车去金坛白塔集场看望老朋友,此外,每年在白塔小聚也是少不了的。

  除了车,褚林海还爱好写书法。他说,“我骑车、写毛笔字,一动一静,就是养身养心,动养身,静养心。” 

  现在,老褚的生活很规律,每天早晨起床买菜做饭,上午9点到10点是雷打不动的练字时间。他说自己是唐朝大书法家褚遂良第55代后人,习的是褚家老祖宗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碑帖,每天写大字5-6张,300字。中午吃饭午休,下午没事儿就骑着他的“钻石”遛大街。

  褚林海的人生与乐趣,就这样生动地滚在年“轮”上。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