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新一轮的求职高峰期来临,许多求职者开始辗转于各大求职网站和人才市场寻找合适的工作,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实施犯罪;在此,民警提醒各位求职者在找工作时要多加留意,不要误入招工的骗局。
【案例一】 从江西来常州打工的周小姐在某公司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试用期为三个月,试用期过后需要审核合格才能成为正式员工,但是三个月过后,经理却以周小姐工作态度不端正为由将她辞退。
关键字 赚取廉价劳动力
某些企业解雇人的理由大多来自其单方面的苛刻条件,如硬性规定试用期期限、节假日不得休息、不得请假等等,至于劳动保险、医疗保险则无从谈起;如果在招聘信息中出现“本广告长期有效,长年招聘,且报名不受限制”等字句,求职者一定要小心。
【案例二】 市民方先生在一家职介网上看到本地某工厂正在招聘技术检验员,正好与其专业相符,方先生便通过网站上提供的联系方式,与该职介公司“负责人”钱某取得联系,钱某表示由于应聘人数过多,需要一一面试,要求方先生缴纳600元的面试保证金,方先生缴纳保证金后,对方却没了音讯。
关键字 “三无”黑职介
有很多“黑职介”对求职者收取所谓“上岗费”和“保证金”,金额在300元至4000元不等,远远超出了物价部门所规定的中介费限额,而市物价部门关于中介费的规定中,根本没有“上岗费”一说。民警提醒广大求职者,如果中介要求收取高额费用,一定要保持警惕,更不要轻易相信一些职介网站。
【案例三】 外来务工人员谢女士找到满意的工作后需要进行身体检查,公司经理要求谢女士到公司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谢女士体检完成后,要求缴纳1800元的高额体检费,这让谢女士着实没有想到,随后便报了警。
关键字 上岗前的非法体检
岗前的体检是常规程序,即使是公司所指定的体检医院也必须是正规医院,如果是私人诊所、非正规医院就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比如在体检完后向求职者收取超额的体检费。体检前求职者可在网上查看一下该医院是否正规,如果发现体检的医院向自己收取高额体检费,请立即报警。
除了以上四种骗局之外,警方还为大家总结了下面几种常见的求职骗局:
一、非常规的面试地点。有一种陷阱就是诱骗求职者到偏远的地方“面试”,实施抢夺财物、威胁人身安全等犯罪行为。正规的公司面试地点应该是在写字楼或者单位办公室。
二、强迫加入非法组织。有些犯罪集团假借招聘之名诱骗求职者,强迫其加入非法组织,如传销、非法兼职等,侵犯其人身自由权。
三、合同圈套。签合同时,要看企业是否有工商部门的登记和企业注册,还有各项条款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完备,是否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合同的责任等,而且还必须是书面合同。
四、诱骗到外地上班。在面试的过程中,要留意确认上班的地点。一旦发现用人单位有欺瞒上班地点时应该立即拒绝。对于标榜高薪待遇的公司,求职者千万要保持清醒和警惕,最好到劳动保障部门咨询,并办理相关的手续,以免受骗甚至是被贩卖。
警方在此提醒广大的求职者不要因为求职心切而盲听盲从,在求职的过程中要擦亮双眼,时刻保持警惕,遇到紧急情况一定要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