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常州新闻·要闻
 第A02版:常州新闻 要闻
 第A03版:常州新闻 要闻
 第A04版:常州新闻 要闻
 第A05版:常州新闻·综合
 第A06版:社会·现场
 第A07版:国内新闻·科海导航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健 康
 第B02版:健康风采
 第B03版:文笔塔 乐享
 第B04版:运动·休闲
 第B05版:常州影像
 第B06版:娱乐新闻
 第B07版:健康沙龙
 第B08版:健康生活
第B05版:常州影像  
    标题目录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我是突击队队长
常州日报 数字报纸
常州日报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2
2015年6月30日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我是突击队队长


  在沈老的记忆深处,似乎还响着高邮古城的枪声……

  在高邮“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内,沈老激动地向大家讲述当年的战事。

  孩子们不约而同的敬礼,让沈老很开心。

  沈荣达和常州籍抗战老兵们一起参观抗战纪实展。

  如今沈老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幸福。

  沈老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慷慨激昂地演讲。

  89岁的高龄,让他的脚步显得有些蹒跚。因为在高邮战役中被捅穿右侧,失去了部分右肺和四根肋骨,他走路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塌着右肩。可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挡这位抗战老兵重返昔日战场的脚步。

  2015年5月6日,时隔70年之后,常州籍老兵沈荣达再次站到了高邮的土地上。

  1945年12月19日,此时距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已有数月,然而,中国战场上的战火并未熄灭,日军岩崎大佐带领的队伍仍然牢牢占据着高邮。

  一场恶战即将打响,沈荣达主动请战,要求参加突击队。参军时他才14岁,从小跟着做长工的父亲生活在武进运村谭庄,帮地主家干些杂活,“后来在杨桥南边割牛草的时候碰到了新四军,当晚就瞒着父亲跟部队走了。”沈老说。

  大战当前,连长张家努(音)一把拉过沈荣达,郑重交代:“连部任命你为突击队队长,带领他们为大部队杀开一条血路,你要保证完成任务。”“是!”沈荣达响亮地回答,而后“啪”敬了一个军礼,转身就走。16人的突击队带上了连里所能提供的最好装备——三八式步枪、每人4个手榴弹和50发左右的子弹,还配上了最锋利的刺刀。

  19日天黑后,沈荣达率队泅水过河。寒冬凛冽,深夜的冷风一吹,湿衣服裹在身上让人直打哆嗦。然而,刚上岸,敌人密集的子弹和炮火在他们周围爆炸,不能退,只能进!战士们抖擞精神,奋力掷出手榴弹,架起竹梯,一鼓作气翻过了防御的高墙。

  22日傍晚,64团向北门推进时,在面粉厂遭遇顽抗,团长急调炮兵支援。猛攻过后,敌军向城里退却。沈荣达带领突击队队员立即冲上前去,不料,在面粉厂边上一个暗堡遭遇十几个鬼子的伏击。

  “狭路相逢勇者胜!”来不及多想,队员们举起刺刀向敌人迎了上去。沈荣达一口气捅死两个鬼子,因为用力太大,刺刀都捅弯了。当他刺中第三个鬼子时,旁边的鬼子刺穿了他的右胸。这时,身边的队员冲了过来,将鬼子捅穿。短短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突击队干掉了8个鬼子,剩下的鬼子拼命往城里逃窜,而突击队也伤亡惨重,牺牲5人,受伤3人。

  战斗到26日下午4时,日伪军缴械投降。我军俘虏岩崎大佐以下891人,伪军师长王和民以下3493人,缴炮61门,枪4000多支,战绩居华中抗日战场之最。12月27日,《新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高邮全城解放的消息,至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日作战以平型关战役的大捷开始,以高邮战役的胜利而圆满结束。

  如今,昔日的战场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老人说至少高邮湖还在。而在他的记忆深处,似乎还响着高邮古城的枪声,还有那些战友们的愤怒、血气与坚忍,在硝烟中亮出刺刀、在搏杀中拼出最后一分力气、在最后一分力气中想起家乡的亲人……

  吴洁 文 邹庆华 摄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