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司机早已被人们熟知。在我市,有一群特殊的司机,他们驾驶的是价值几千万元的庞然大物,并长期在地下开展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他们就是盾构机司机,一群特殊的“地下工作者”。
地铁建设是我市的一项重大工程,而新桥站则是最早开始进行盾构掘进的站点,从9月下旬开挖以来已掘进了近九百米。
傍晚5点,天色渐暗,“90后”小伙梁正阳从工地宿舍起床洗漱吃晚饭,晚上7点,他接替白班司机,开始一晚上的工作。深夜,多数人都在休息睡眠,而隧道里,梁正阳正干得热火朝天。老家在安徽阜阳的梁正阳今年7月从学校毕业以后,就被中铁四局集团分配到我市新桥站地铁工地工作。学习机械自动化专业的他因为专业相近,一来就被候选为盾构机驾驶员并外出参加培训,考试合格后正式成为一名盾构机司机。
“一台盾构机开工后需要24小时工作,我和另一个盾构机司机两班倒,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进行轮换,每半个月休息一次。”梁正阳说。盾构机掘进,再铺设管片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先要将管片安装到盾构机盾尾,再转动巨大的盾构刀盘进行挖土,待出土完毕后将管片利用千斤顶安装上隧道,如此为一个循环。看似简单,里面的环节却非常复杂。梁正阳说,一般情况下他工作12小时也只能挖6至7米,碰上前方是河道、工厂等地,还得事先勘测沉降、渗水等各种指标是否达标,确保安全后才可掘进,速度更慢。
盾构机操作间地方很小,仅能站立一到两人,但这里却是一台盾构机最核心的区域,掘进的姿态、注浆量的多少、管片的压力等各种数据都要从这里发出和接收。操作间里,梁正阳仔细查看屏幕,密切关注着刀盘转速、掘进速度、推进压力等每一个参数,并根据指令随时进行调整。除了在操作间内驾驶,梁正阳还要负责安装好的管片缝隙的测量、各种仪器仪表数据的校对、与其他操作人员的配合等,并不像汽车司机那样,只管车前进、后退就行了,他还要控制出土的情况和管片安装等一系列的事情。
在地下16米的隧道内干活,梁正阳一进去就是12小时,连吃饭都是自己带着饭盒在隧道里解决。隧道里又闷又潮,冬天里他还经常汗流浃背;洞里也没有手机信号,他只能用对讲机与其他工友联系。除了吃饭时间休息半小时外,梁正阳几乎都在干活。由于上厕所不方便,他只能减少如厕次数。
由于持续不断的工作,很容易产生视觉和精神疲劳,但他时刻提醒自己,盾构决定工程质量,自己不能有任何松懈。梁正阳告诉记者,自己一毕业就能驾驶这台价值四千万元的盾构机,他很激动,往后的日子里也要一丝不苟地工作,因为这是对工程质量安全的保证。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常报视觉”、“运河拍客”微信公众号,每周推送“纯干货”,还有更多惊喜等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