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与汉滨虽相距1200多公里,却因帮扶紧紧相连。
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大山深处的安康武进希望小学,是两地交流的成果之一。23年来,它已见证2100多名孩子走出大山、走向希望。
为帮助更多孩子改变命运,今年,武进区汇聚社会各界力量,为该校捐资建造宿舍大楼。
1997年,武进区和汉滨区开始实行扶贫协作。
扶贫先扶智。当年8月,占地面积10365平方米的安康武进希望小学动工。次年8月,学校落成。
建在半山腰的安康武进希望小学,既是武进干群的牵挂,也是苏陕协作工作组的重要“工作点”:看到学校用房不足,时任武进牛塘镇助剂厂厂长的王玉泉个人捐款10万元,帮助建起图书微机楼;星火爱心助学协会会长周明达协助学校设立教育奖学金;武进区委宣传部、区网信办牵头捐助4万余元,为孩子们购置校服、发放奖学金、助学金;爱心人士主动捐款,为学校添置智慧黑板……
罗卫星至今记得自己从夯土老房的旧学校走进希望小学时的欢喜:“课桌是新的,学堂里一切都是新的。”心怀感恩,2015年9月,大学毕业后的罗卫星选择回到大山,为家乡发展出力。他在瀛湖河畔开了一家民宿,依靠自身院落平台,带动周围十几户村民家的枇杷、杨梅、柚子、野生菌等产品销售。
2003年毕业于安康武进希望小学的李胜琴,如今已是安康市一所九年制学校的教师。上小学三年级时,她有幸被武进区爱心人士王建峰资助,直到上大学。“如今,把爱心与善举传递下去,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就是我对王叔叔最好的感谢。”李胜琴说。23年间,安康武进希望小学的软硬件条件不断提升,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学校辐射周边5—10公里内的山村,很多孩子家在大山深处,上学路远。
“上学要渡河、要爬山,但我喜欢学校。”安康武进希望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洋洋和四年级的弟弟陈洪洲为了上学,每天要翻越8公里山路。上三年级的胡钰茹家距离学校有26公里,为了守护家庭的希望、照顾姐妹俩读书,奶奶不得不就近租房看护。
“建宿舍楼,打造2.0版安康希望小学!”今年新春刚过,武进区对口帮扶汉滨区联络组就联合区慈善总会、武进区融媒体中心,面向社会各界发出援建倡议。
爱心奔涌而来:抗美援朝老兵第一时间委托子女捐款1000元,武进区星火爱心助学协会捐款4万元,江苏德恒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捐款200万元,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捐款10万元,武进国家高新区商会募集善款118.5万元,41名援陕干部捐款4万元……目前,爱心捐款总额已超过440万元。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还专门向汉滨区教体局捐资100万元设立奖学金。
看着破土动工的宿舍楼,安康武进希望小学校长冯明十分感慨:“这将是学校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据介绍,宿舍楼建成后,周围12公里内的5个自然村落都将进入该校的辐射范围。目前,学校已确定62名留守学生寄宿。
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将对口帮扶安康武进希望小学。 红军 周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