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雨季,大到暴雨时有发生,有时候还伴有强雷电。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季节里,也到了排涝工人最忙碌的时候。陆小林就是一名排涝工,今年52岁的他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35年,每逢刮风下雨,他和他的战友们吃饭睡觉都消停不了,随时都处于待命状态。
7月以来,常州进入梅雨季,也进入了一年中“潮得都能让人发霉”的季节,一到大暴雨,常州多处出现了严重积水现象。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早已深谙常州容易积水的地方。一旦发生积水,排涝工人就涉水出现在了第一线。
查看涝点、堵点,再排管子,上抽水泵抽水……陆小林说,抽水的管子有粗有细,粗的要四五个壮汉才能抬得动,每隔一段时间,还得给抽水泵加水加柴油,“我们轮流在现场休息,保证人歇机器不歇!”
7月5日的一场暴雨,让新龙大桥下的312国道路段积水严重,陆小林、袁建岳等一群排涝工人连续“作战”,两天两夜都在排涝现场,加班加点轮流排涝轮流修,累了就在抢修车上睡一会儿,连午饭晚饭都是在现场吃的,抢修车的车灯成了他们吃饭的照明灯。“我们最怕的就是排涝的时候还在继续下着大雨,那样工作量会进一步加大,我们也是靠天吃饭的人啊!”
排涝工人都是各有分工的,最主要的人还是在现场看机器,除了要防止机器被过多淋湿外,还要时不时地加水加油,保证抽水泵的正常运作,还有一些人是负责清除堵点,这个就需要用铲子等工具,把堵点扒开,让下水道顺利排涝。
晚上8点多,忙活了一天的陆小林他们才得空吃上了晚饭,简易的木板垫成的桌子,工帽成了凳子,“晚饭是在附近的镇上买的,炒了几个小菜、整了几瓶酒,犒劳一下自己!” 吴恺 文摄
扫一扫登录@常州晚报围脖 查看更多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