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暑期,大学里开展社会实践的小伙伴们又多了起来,同样在常州大学,也有这样一个公益平台——“蒲公英驿站”,通过爱心支教,把暑期实践进行到底。
每年暑期,蒲公英驿站里的志愿者都会奔赴雪堰镇新康村,为村里的孩子们,尤其是留守儿童进行义务支教,一眨眼,今年已经是他们爱心支教的第5个年头了。
新康村厂区比较多,在厂里打工的孩子家长也有很多。暑假对于这些家长来说,是伤透脑筋的事情。新康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丁建华说,全村本地小学生有124人,外来工子女有近100人,这些孩子放假在家歇着也是歇着,倒不如给他们提供一个地方,学学文化课,上上兴趣班,老师就是常州大学里的这群大学生。
前几天,这群孩子不仅参与了文化课学习,而且还开展了一场运动会——“小小青奥会”。双人夹气球跑、球板托乒乓跑……这些趣味运动项目让这些孩子玩得尽兴,也对这支爱心支教队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都有新来的学生,每到暑假,学生都盼着来这里参加暑期培训班。
上课的时候,每个老师都各有分工,尽心尽责地为孩子们讲解,很有老师范儿,而下课的时候,他们又成了大哥哥大姐姐,和孩子们玩成一片,到了晚上,是这群老师的休息时间,他们仿佛又回到了学生角色,吃零食、玩游戏、看电视剧、到镇上去逛逛街,采购些东西。
支教队伍的学生负责人唐东德说,他们这支支教队伍总共13人,7男6女,各有分工,朱文勇是班主任,负责早起点名、安全工作和摄影、微电影拍摄工作,朱翔宇是伙夫和数学老师,每天都要早起烧早饭,至于午饭和晚饭由村里解决,朱翔宇每天也会为他的小伙伴们换换花样儿,粥、蛋炒饭、馄饨、汤圆……他都做过。其他老师有的教语文、有的教数学、有的教英语,还有的教音乐、书法,同时还给孩子们安排了户外实践活动,参观村里的工厂,内容非常丰富,“每年我们都会定个支教主题,去年的主题是‘中国梦’,今年的主题是‘青奥会’。”丁副主任说,几年下来,这样的义务培训班越办越好,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到队伍中来,马上常工院又有“老师”过来为孩子们上课了。
吴恺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