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版:文笔塔 乐享
2024年05月06日

国立音乐院幼年班的旧教材

蔡龙 文/图

几年前,我曾有缘见过国立音乐院幼年班的学员白哲敏先生。因为国立音乐院幼年班旧址就在常州灵官庙,也就是现在的常州市第一中学。那次是多年之后白先生携夫人赵明玲一起“回家看看”年少时学习的地方,白先生讲述了当年学习生活中的趣事,常州解放第一天,他们那群孩子在北大街闹市的钟楼上悬挂“我们解放了”的横幅迎接解放军进城的故事,军管会开茶话会招待常州各界代表人物,当时幼年班的白哲敏、陈光明作为学生代表参加。

白先生年少时在国立音乐院幼年班主修钢琴,曾经担任中央乐团交响乐团单簧管首席,被中央民族学院聘为音乐系客座教授,1984年起受聘于香港音乐专科学校和浸会学院音乐系,之后长期在香港从事儿童钢琴教育。2023年4月30日,白老因病医治无效在香港去世,享年92岁。

白先生的讲述令我对常州的这段音乐历史产生了兴趣。我曾经因为错失一本钤印着“国立音乐院幼年班教务组”印章的《约翰汤普森》的钢琴教材而懊悔不已,也许当年如白先生的那一批孩子就曾经使用过那本书。而近期我又再次遇见了带有这个印章的教材,果断把握住了机会拿下。此次收到了两册民国时期由上海音乐公司发行的《斐拉拉小提琴进程练习II》,两册都是一样的,只是分属不同的主人。保存完好,在原封面外还用牛皮纸包了书皮,并在书脊处再次线装。其中一本书的书皮上用毛笔书写“用完请还原处 林深”,这位林深同学之后成为了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并在中央乐团交响乐团担任小提琴声部,之后居住在香港并在香港教授小提琴。另一册上面有两个名字,一个毛笔楷书“黄柏荣”被用钢笔涂抹,在其余的地方钢笔写着“请还原地 动了小心 李向阳”。黄柏荣之后也成为了中央乐团交响乐团的演奏员,而李向阳之后一直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执教,担任附中副校长,附中小提琴学科主任。这些书最早应是国立音乐院图书馆的藏书,在封底贴有国立音乐院的借书卡,是1942年建立的档案,但书卡上未留下曾经被借阅的名字,之后辗转成为了国立音乐院幼儿班的藏书,并被当时的学员们“霸占”,解放后又成为了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的藏书,这几本应是图书馆替旧流出。而曾经霸占这些书的孩子们很多也成为了新中国交响乐的先驱。旧书里面有“宝藏”,在其中一册里我还翻出了一张1947年国立音乐院国乐组主科修毕考试节目单。

国立音乐院幼年班成立于1945年的重庆青木关,当时办学条件艰苦,1946年经过甄别留下了40多名学生搬迁到了常州,常州是吴伯超院长的家乡,办事比较方便。到达常州后,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先后购置了钢琴12架,大小提琴多把以及管乐器,之后开设了管乐课。1946年至1948年每年都会在南京、上海、无锡、常州、杭州等地招生,全盛时期学生人数将近200人,最小的仅有5岁。直至1948年底,因战事关系,学生大部分回家,只留下五六十个无家可归的孩子留校排练乐队,并在1949年参加戴天吉先生主持的音乐教育促进会主办的少年儿童器乐比赛,囊括了全部奖章。1950年,幼年班并入中央音乐学院,更名少年班,之后成为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

幼年班的历史并不长,满打满算也就5年,在常州的4年也成为了学员们成长道路上的无价之旅,为新中国的交响乐奠定了基础。

劳动者的身影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