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版:文笔塔 乐享
2024年05月20日

小满时节,西太湖美术馆的邀约——

“古香墨韵——寄荃斋的朋友圈艺术”26号揭幕

刘焕焕 文/图

侯军

李瑾

侯悦斯

王洪增

刘燕萍

小桥人家 69×69厘米 李瑾拓 洪增画 2022年

松菊 34×64.5厘米 洪增画 李瑾拓 侯军撰并题 2021年

一剪梅 34×45厘米 侯悦斯词 田耘画 2015年

画拓合璧册页之一 薛金炜 画 李瑾 拓 2024年

“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时值小满,万物昂扬向上,在人们心中播下欣欣然的希望。“古香墨韵——寄荃斋的朋友圈艺术”展览将于5月26日,在西太湖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出的60多幅作品,将拓片与诗文书画有机融合,以跨界融合的形式,分三个单元呈现“寄荃斋”侯军、李瑾、侯悦斯一家,及其友人王洪增、刘燕萍等的艺术风貌与丹青妙缘。

此次展览由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州日报社、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常州市黄仲则诗词研究会、常州市口述史研究院共同主办,伟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西太湖美术馆承办。展期持续至6月18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主要参展艺术家

前 言

侯 军

常州自古就是文人荟萃之地,名家辈出,古风浓郁。多少风雅之士,一旦驻足,便不思远游。遥想当年,羁旅天涯的苏东坡在漂泊半生之后,将这里选定为终老之所,这绝非偶然。由此也开启了千百年来,一代代文人墨客藏于心底的那种向往常州、趋近常州、圆梦常州的“潜意识”——我们之所以将此次展览命名为“古香墨韵”,实在说来,也是一次心怀虔敬的“寻香之旅”。

“古香”,依照百度的解释,指的是图书、藏画、法帖等发出的气味。宋代陆游《小室》诗:“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他还有一个自注,说:“‘古香’见米元章《书画史》。”这就把图书和书画都涵盖进去了。而清代金农《怀人绝句》之二七又有句云:“收藏三百十种帖,一一旧拓浮古香。”把拓片也纳入了“古香”的范畴。而我们这次展览,刚好是有诗有文,有书有画,也有不少拓片。而且我们还将拓片与诗文书画有机融合,变幻成一种跨界融合的崭新形式——说它们是纯粹的“古香”,显然并不确切,但说它们承继着“古香”之余脉,却是确凿无疑的。尊古学古却不泥古,承古香之雅韵,发当世之新声,正是此展的肯綮之所在。

这个展览的另一独特之处,即是副题所标示的,是“寄荃斋的朋友圈艺术”。“朋友圈艺术”这个词儿,应该是10多年前由我杜撰出来的。我这么说,并非是要显摆什么“知识产权”,而是说,这确实是我们一家人在办展过程中,自然而然萌生出来的一个“实践真理”。从2013年至今,在这10多年间,我们家以“寄荃斋”的名义,邀集全国各地的艺术同道,陆续推出了《集印为诗》《诗意丹青》《我拓我家》三个主题展,随后,又将三人三展之精品,荟聚为《诗艺盈门》综合展,形成一个完整而独特的“朋友圈艺术系列”。如果加上此后策划推出的《好风相从》展、《古意新声》展和《集印十年》巡回展,则我们的“朋友圈艺术展”,已在大江南北举办了20多场次。这次的常州展应该是第23站,却是我们第一次涉足江苏这个文化大省,而且是在常州这样一个文化浓度、人才密度和学术高度都令人仰视的城市。说实话,我们真的有点心怀忐忑,不知“画眉深浅入时无”?

幸好,在常州有一批热情而诚挚的文朋诗友,在他们的盛邀和鼓励下,我们终于携着这些并不成熟的作品,前来请益问道。这次与我们同行的朋友,主要有两位天津画家王洪增和刘燕萍,他们与寄荃斋的友情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而在2023年4月,我们在澳门联袂举办“《古意新声》·画拓诗书四人展”,不仅使我们的友情又添新彩,而且把“寄荃斋朋友圈艺术”拓展到了境外。这次,我们把《古意新声》的展品纳入了常州的特展,成为《古香墨韵》的第一单元。

展览的第二单元,则是在策展人之一谢雪梅女士的力荐下,呈现《诗意丹青》的主要部分。诗意丹青,顾名思义,就是以“诗意”为母题的书画创作。山东画家田耘先生和南京书法家朱德玲女士,将侯悦斯的一首首诗词“活现”于笔墨丹青之上,达致了一次诗书画的淬化与融合——需要提示的是,《诗意丹青》首展是在2015年,所采用的诗词作品多是悦斯上中学和大学初期所写,应属少女之作。两个有名的书画家为一个少女之作配画作书,我不敢说是前无古人,但至少可说是世所罕见的。

至于展览的第三单元,展出的主要是常州友人与寄荃斋结下的难得且珍贵的“诗画之缘”。坡公有名言云:“独徘徊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诚哉斯言!我们在筹办《古香墨韵》的过程中,已然深切感受到“千载读书地”龙城常州的君子之风和古道热肠。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寄荃斋及友人们,向两位策展人张安娜、谢雪梅女士,向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诸位旧雨新知,鞠躬致谢,你们为《古香墨韵》所付出的心血和热诚,我们将铭记心底。

丹青无语,笔墨有情。敬请常州及周边地区的观众朋友们,不吝赐教!

没有上一篇了... ... 品味苏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