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版:现代教育
2024年05月21日

学会讲故事—— 把握睡前的亲子时光

常州西藏民族中学 徐仙

为引导广大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增强家校社育人合力,《常州日报·现代教育》专版特开设专栏“家教加油站”,家庭中、家校沟通中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都可以给我们投稿。稿件要求再现教育过程中的故事、场景、细节,突出引导孩子的具体做法,提供问题解决策略,体现科学的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字数在1000字以内。——编者

睡觉前的半小时,是白天努力工作的爸爸妈妈们和宝宝培养亲子感情的黄金时间,我把它称为“睡前的亲子时光”。我认为最好的睡前亲子时光,并没有多么高明的技巧,就是给他们讲故事——大人讲着讲着,宝宝沉沉睡去,甜甜入梦。要知道,孩子们天生就喜欢听讲故事呢!

按照宝宝的年龄,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来给孩子讲故事。

1岁之前——给宝宝讲任意故事。在这个阶段,宝宝的语言功能尚弱,处于学习语言的接收期,所以讲什么样的故事都可以。绘本上的小故事、童话故事、自编故事等等,天马行空,哪怕这个故事完全没有逻辑性都行。

1岁到1岁半——给宝宝讲白天发生的故事。这个阶段,宝宝开始能输出简单的语言,我们可以跟宝宝一起回忆白天发生的事。像记流水账一样,按时间顺序一件一件说下来,再适当加一些细节描述,最后加一些情感反馈。比如说到白天发生的一件比较伤心的或者是喜悦的事情,当时来不及细细体会,到了睡前时间,就可以把情绪、情感适当地融入进去。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宝宝的记忆力,另一方面,也是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

1岁半到2岁——以问答的形式讲故事。此时,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睡前故事就可以更多由宝宝参与。家长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发宝宝表达,比如“今天早上睁开眼睛后看到了谁?”“早饭吃了什么?”“上午去哪里玩了?和谁玩的?玩了什么?玩得开心吗?”“今天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明天想做什么?”……父母和宝宝都躺在床上,不急不缓地对话着,彼此表达,其乐融融。

2岁以上——亲子共同创作故事。宝宝不仅越来越会说话,思维能力也有很大进步,能独立讲简单的故事了。爸爸妈妈们可以用情节比较贴近生活的原创故事来吸引宝宝。讲完开头后,我们可以这样问他:“接下来,你觉得主角或某个角色会怎么做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通过提问,让宝宝参与到故事的创作中,以此来发展宝宝的想象力和同理心。

记得在儿子3岁不到的时候,我经常给他讲原创故事,并且用类似“道德两难问题”来提问他。比如,说到警察抓小偷的故事,我会这样问:“小偷被警察抓回了警察局,可小偷的爸爸还病重在家中。小偷哭着对警察说:‘求求你,放我回家吧,我的父亲还在家里等我回家照顾呢,他得了重病。’你觉得警察可以放了小偷吗?”儿子每次都会很坚定地回答:“不能放了小偷!”我会补充说,警察可以给小偷的爸爸打个电话,告诉他小偷临时有事暂时不能回家等等,给出一个从多角度思考的方案,儿子也会同意我的说法。

和孩子一起讲故事,就是父母陪伴孩子、与孩子分享思维和情感的过程。父母要学会讲故事,把握睡前亲子时光,做智慧型的父母!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如何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环境,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少家长和老师有着自己的经验和秘诀。

没有上一篇了... ... 明德守正 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