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版:现代教育
2024年05月21日

横山桥高级中学:

明德守正 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

明德青年教师成长营活动现场

□本报记者 许愿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一直以来,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秉持“多元化发展、个别化教育”的办学理念,创新培养路径,激发教师活力,打造出一支具有教书育人理念、理性反思意识、专业发展突出的“明德”四有好教师团队。近三年来,学校新增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43人。

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把根扎在课堂上

走上高中语文教学岗位才三年,横山桥高级中学教师余汶佼就摘得市区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她依然记得,面对自己起初问题颇多的教学课件和课堂环节设置,学校资深教师团队帮她反复打磨、一遍一遍抠细节。有着30年教龄的韩传虎老师,在家人手术期间,安排好家中事务后坚持赶来听课,“大到教学环节的设计,小到学案的字体行间距,提出了很多细致且有价值的建议,我真的非常感动。”余汶佼说,她曾多次在深夜或者周末,把做好的课件发给“青蓝工程”教学师父伍佩敏、语文教研组组长周兰珍等老师,没想到得到了“秒回”,语音电话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这些点灯人引领着年轻教师在学习研究、实践创新中不断提高。

学校成立的明德青年教师成长营,以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和需求开展活动。在成长营里,每位青年教师必须“上好一堂课”“读一本专业期刊”“读一本理论著作”“写一篇论文”“出一份试卷”。如今,第二期成长营的优秀毕业营员余汶佼也成了年轻教师的“师傅”,注重课堂、钻研课程的师者精神在校园里代代传承、愈发锃亮。

让学校发展与教师成长同频共振,一直以来,横山桥高级中学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成长,通过集中业务培训、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题讲座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提高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同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发展现状,以明德青年教师成长营工程、名师引领工程和卓越教师成长工程三大工程为抓手,实施科学全面培养。

深化校本教研

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

背靠清明山,身倚子兰湖,这是横山桥高级中学打造的宝藏科普基地——霞峰本草园。上世纪90年代,学校就开设了中草药校本课程,2021年起,学校启动新时代劳动教育视域下“中草药文化”课程群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语文课上吟诗词,美术课上画草药,生物课上讲原理,化学课上做实验,劳动课上勤劳作……学校以中草药文化校本课程为切入点,进行跨学科、跨班级、跨年级的融合教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孙健表示,项目有效提升了教师团队的教科研能力,“我们围绕项目实施选择各学科骨干教师,并进行专门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改变教师的课堂模式。教学中不同学科教师合作上课,用不同学科的表达方式聚焦中草药文化的传播,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依托项目,形成了以弘扬中草药传统文化、体现劳动精神、彰显学校“多元化发展”理念的校本课程生态。

作为常州市第七批教育科研基地,2020年以来,学校以项目和课题为抓手,以教立研,以研促教,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三年来,学校有省级课题1项、省级内涵发展项目1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市级课题项目7项,在教育科研领域不断探索,攀登高峰。

以德育人

凝聚师德正能量

育人大计,以德为本。在学校专题党课上,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文件精神,表示将严守师德规范,以实际行动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教师们认真阅读并郑重签订《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师德师风信用承诺书》,承诺书上工整有力的字迹见证了大家的态度与决心。这是学校开展师德建设活动的一个缩影。

如何增强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感?横山桥高级中学始终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宣传校内外师德先进典型,创新年度教师人物评选办法,通过榜样示范正向激励,营造良好的育人文化氛围。

同时,学校坚持将师德师风考核与教育教学实绩考核并重,将师德师风考核作为岗位评聘、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提升学校“山水德育”品质,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载体多元、螺旋上升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培育一批师德高尚、实绩突出、学生喜爱、同伴认可、家长欢迎的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秉承家校社共育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引导德育生态变革,强化家校协同育人,推动德育资源共建共享。“我们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践行者。”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宁本冉表示。

学会讲故事—— 把握睡前的亲子时光 语文老师各出妙招大比拼